彼此的忠誠

每日福音反省

2498331735_cc1ce4d68c

8月23日(五)聖羅莎貞女   瑪廿二34-40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當民長執政時代,國內發生了饑荒。有個人帶了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從猶大白冷到摩阿布鄉間去僑居。

…後來納敖米的丈夫厄里默肋客死了,留下了她和她的兩個兒子。他們都娶了摩阿布女子為妻:一個名叫敖爾帕,一個名叫盧德;他們在那裏大約住了十年。

瑪赫隆和基肋雍二人也相繼去世,只剩下了那婦人,沒有兒子,也沒有丈夫。於是她便與她的兩個兒媳打算從摩阿布鄉間起程回家,因為她在摩阿布鄉間聽說天主垂顧了他的百姓,賜給了他們食糧。…

她們於是又放聲大哭。敖爾帕吻了自己的婆婆,便回自己的家鄉去了;盧德對婆母仍依依不捨。納敖米向她說:「看,你的嫂子已回她民族和她的神那裏去了,你也跟你的嫂子回去罷! 」

盧德答說:「請你別逼我離開你,而不跟你去。你到那裏去,我也要到那裏去;你住在那裏,我也住在那裏;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天主,就是我的天主;… 納敖米同她的兒媳摩阿布女子盧德回來了,是從摩阿布鄉間回來的。她們來到白冷,正是開始收大麥的時候。

釋經小幫手

今日經文來自舊約的《廬德傳》,雖然它不是歷史的陳述,而是小說型,但早在耶穌時代以前,猶太學者已經把這本書納入到聖經的正經。為什麼那麼注重《廬德傳》呢?可能它的故事強調的是盟約中的忠誠,首先是天主與人之間,其次是人與人之間的忠誠。在今日經文,我們看到這一家的男士不是老死就是病死,剩下的都是無依無靠的女士。在當時的社會,這是極大的悲劇,因為他們完全沒有後代。三位寡婦單獨在外地生存,只有彼此之間的信任和支持彌補了這場無奈的悲劇。其中一位兒媳廬德忠誠地願意陪伴婆婆納敖米回到猶太地區。這也開啟了悲劇轉為幸福的起點,讓讀者看到天主藉由人的忠誠引出了更大祝福。《廬德傳》重要的訊息之一,就會沒有人是外人;即使是摩阿布人,若她是好人,也有資格分享天主選民的福分。廬德甚至成為了猶太英雄達味王的曾祖母。有意思的是,作者引用了複雜的婆媳關係來表示人與人之間的忠誠。許多婆媳關係容易讓人頭痛又心痛,但廬德和納敖米之間的支持和憐憫值得我們去學習。畢竟我們在這世界都是外人,到某個程度來說,我們都是無依無靠的;我們需要彼此的諒解和陪伴,我們需要寬恕和被寬恕,需要對彼此多一點忠誠。

種下種子

主是否提醒你要跟某人和好呢?

全心祈禱

親愛的天主,祢再次給我機會過一個不執著,不後悔的人生。讓我今天就積極地,忠誠地對待我身邊的人呢。阿們。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