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日)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瑪竇福音廿一28-32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那時候,耶穌又用比喻對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說︰「你們以為怎樣?
從前有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對第一個說:孩子! 你今天到葡萄園裏去工作吧! 他回答說:我去。但他卻沒有去。
他對第二個也說了同樣的話,第二個卻回答說:我不願意。 但後來悔悟過來,而又去了。
兩人中哪一個履行了父親的意願?」
他們說:「後一個。 」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要在你們以先進入天國,因為若翰來到你們這裏履行了正義,你們仍不相信他。稅吏和娼妓倒相信了;至於你們,見了後,仍不悔悟去相信他。」
釋經小幫手
現在的人不太注重基本的禮貌︰看到鄰居也不會問好;親友難得聚餐,但各自都忙著滑手機;看到有需要的人上捷運,就閉上眼睛睡覺。禮貌就是為了讓我們注意到他人的存在,意識到他也是值得被尊重的人。禮貌固然重要,但修養更是不可或缺。這兩者的分別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前者是做給別人看,後者則是做給自己看。從信仰的角度而言,禮貌是做給別人看,修養則是做給天主看。福音中的兩個兒子,一個很有禮貌,一口就答應了他的父親;另外一個跟父親唱反調,但後來卻去了。或許華人比較像第一個兒子,嘴巴很甜,怕得罪別人。在祈禱中我們對天主說「是」,例如在《天主經》說要天主的國來臨,說倚靠天主給的日用食糧,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那我們應該像第二個兒子嗎?很沒有禮貌地對待他人和天主嗎?我們要學習的是他最後「悔悟過來」,而做了天主的旨意。其實,這兩位兒子都傷了父親的心;我們更要學習主耶穌,天主的獨生子,祂常對天主說︰「是,我願意」,也身體力行。「天主子耶穌基督,並不是『是』而又『非』的,在衪只有一個『是』」(格後一19)。我們不敢對天主說「是」常是因為看不到祂所看到的。其實祂看得比我們遠,為何不多練習信任祂,每天都至少對天主說一聲真誠的Yes-阿們。
種下種子
你覺得自己像那一個兒子呢?為什麼?
全心祈禱
主耶穌,我不只是要做好人,我更做真誠無偽的人。特別是對祢,我更要慷慨大方。阿們。阿們。阿們。
© 2014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