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福音反省 6月16日(日) 路加福音七36-八3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衪便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坐席。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來站在衪背後,靠近衪的腳哭開了,用眼淚滴濕了衪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衪的腳,以後抹上香液。 那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見了,就心裏想:「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人是誰,是怎樣的女人:是一個罪婦。」 耶穌發言對他說:「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說。」 西滿說:「師傅,請說吧!」 「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德納,另一個欠五十。因為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赦免了他們二人。那麼,他們中誰更愛他呢?」 西滿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對他說:「你判斷得正對。 」 衪遂轉身向那婦人,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個婦人嗎? 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 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故此,我告訴你:她的那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得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 耶穌遂對婦人說:「妳的罪得了赦免。」同席的人心中想道:「這人是誰? 他竟然赦免罪過!」耶穌對婦人說:「你的信德救了妳,平安回去吧!」 釋經小幫手 聖經學者Brueggemann曾說︰「教會就是平凡人的團體。 他們被天主的恩寵吸引,各自帶著自己的生活習慣,來到主耶穌面前。」 這句話用在今日的福音多麼恰當。在福音的耶穌就是宴席的中心, 法利塞人和那被排擠的婦人都圍繞著祂。他們各自想給耶穌某種禮物; 西滿請耶穌吃飯,婦人用她特有的方式歡迎祂。這也不是像彌撒的聚會嗎? 忙了一整個星期,我們都樂意為這神聖的宴席-感恩禮-而聚在一起,來感謝主。 不管我們是開心的,是迷惘的,是難過的,耶穌都一一歡迎。 就如在福音中,耶穌歡迎西滿和婦人站在祂面前, 願意跟他們談話,願意接受倆人的禮物。主耶穌對人就是那麼開放,那麼寬容。 相對的,我們有時候卻心胸狹窄,因團體中某人的行為或穿著而分心,開始想︰ 「這人不應該在彌撒中。」或者,我們會看不起那賣菜的教友, 或希望團體多一些教授、大老闆等等,這樣奉獻就會多一些,團體也會體面一點。 主耶穌今日邀請我們做慷慨的人,做愛人的人,如同祂自己。 西滿就是很小氣,沒有給耶穌當時主人該給客人的服務︰ 「你沒有給我水洗腳…沒有給我行口親禮…沒有用油抹我的頭」。 那婦女卻是慷慨大方,所做的讓耶穌感受到她的愛。 其實,我們都是被寬恕的罪人,是主耶穌用寶血所救贖的人, 是靠天主的寬容而得以站立在祂面前。 那讓我們活於恩寵裡,只堅持輔助彼此,只堅持讚美天主。 種下種子 你用怎麼樣的面孔和態度對待跟你一起彌撒的教友們呢?Continue reading “都歡迎”
Tag Archives: 西滿
體會軟弱
每日福音反省 5月17日(五) 若望福音廿一15-19 聖劉文元殉道 (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滿伯多祿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比他們更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羔羊。」 耶穌第二次又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就對他說:「你牧放我的羊群。」 耶穌第三次問他說:「若望的兒子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因耶穌第三次問他說:「你愛我嗎?」便憂愁起來,遂向他說:「主啊! 一切你都知道,你曉得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群。」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去的地方去。」 耶穌說這話,是指他將以怎樣的死,去光榮天主。說完這話,又對他說:「跟隨我罷!」 釋經小幫手 伯多祿實在是一位真性情的門徒,在聖經中,我們常看到他血氣方剛的一面, 為了護主,砍傷了大司祭的僕人(若18:10), 甚至對耶穌說,要為祂犧牲性命(若13:37),卻在耶穌被猶太人捉走時, 三次不敢承認主耶穌。這能說他是不愛耶穌的門徒嗎? 其實反而提醒了我們,人是軟弱的。 伯多祿憑藉著自信、自負對耶穌做出承諾,會永遠跟隨祂,爾後因害怕而背主, 也因此而痛悔大哭。而在今天的經文, 復活的主耶穌因深深地認識伯多祿,巧妙的三次詢問伯多祿是否愛祂。 第一次和第二次,耶穌問的愛原文是agape, 是至高不變的愛;而伯多祿回答的愛原文是phileo是朋友的愛。 伯多祿可能已了解到自身的軟弱,而不敢再憑藉自己亂下承諾了, 但仍是一片真心地回答耶穌。 耶穌把自己的需求降低,第三次便以伯多祿所能給的愛詢問他︰ 「你喜愛我,如同朋友一樣嗎?」。 這時,伯多祿被耶穌謙遜的愛打動了, 使得伯多祿不再在乎自己過去對耶穌的不忠而難過自責, 反而開放自己體驗到耶穌的包容、體諒。 在洞察人心的主耶穌面前,他更加赤誠、謙卑地回答「主啊! 一切祢都知道,祢曉得我愛祢。」耶穌實實在在明白伯多祿真心愛祂, 並且知道伯多祿也更加了解自己在信仰路上要依靠的是主耶穌的愛, 而非自己的成就。有了這培訓後,伯多祿便是有妥當的準備, 為接受牧養羊群的責任了。 種下種子 是否有過和伯多祿同樣的經驗,但也在後來體會到耶穌的愛, 而更加認識自己和愛天主呢? 全心祈禱Continue reading “體會軟弱”
彼此相愛
每日福音反省 3月26日(二)若望福音十三21-31,36-38 聖週二 (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耶穌同門徒們一起吃飯時,心神煩亂,就明明地說: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你們中有一個要出賣我。」門徒便互相觀望,猜疑他說的是誰。 他門徒中有一個是耶穌所愛的,他那時斜依在耶穌的懷裏,西滿伯多祿就向他示意說:「你問他說的是誰?」 那位就緊靠在耶穌的胸膛上,問他說:「主! 是誰?」 耶穌答覆說:「我蘸這片餅遞給誰, 誰就是。」耶穌就蘸了一片餅,遞給依斯加略人西滿的兒子猶達斯。隨著那片餅, 撒殫進入了他的心,於是耶穌對他說:「你所要做的,你快去做罷!」 同席的人誰也沒有明白耶穌為什麼向他說了這話…猶達斯一吃了那一片餅,就立時出去了;那時,正是黑夜。 猶達斯出去以後,耶穌就說:「現在人子受到了光榮,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榮…孩子們! 我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不多了;以後你們要尋找我,就如我曾向猶太人說過: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現在我也給你們說。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 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西滿伯多祿問耶穌說:「主! 你往那裡去?」耶穌回答說:「我所去的地方, 你如今不能跟我去, 但後來卻要跟我去。 」伯多祿向他說:「主! 為什麼現在我不能跟你去? 我要為你捨掉我的性命!」 耶穌答覆說:「你要為我捨掉你的性命嗎?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 雞未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 釋經小幫手 若是你提早知道你的好友在愛情方面,在財務方面等,要對不起你,你會怎麼做呢? 可能一開始會難以置信,但一定會難過,也會保護自己。 耶穌怎麼知道祂要被圈內的門徒出賣呢?也為什麼對他們說呢? 無非是祂希望挽救猶達斯,但猶達斯卻假裝好像什麼事都不知道。 連耶穌遞給他的一片餅,他也順手拿。 猶達斯明明知道自己要背叛主,但還是很自然地接受耶穌的禮物。 難道猶達斯一點疑惑,一點歉意都沒有嗎? 難道跟耶穌三年的時間對猶達斯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嗎? 很明顯的,猶達斯已下定決心要離開耶穌,要加入反對耶穌的那一派。 難怪福音作者為形容這樣的無情只能寫︰「撒殫進入了他的心。」 而猶達斯離開耶穌的團體時,正是黑夜,但猶達斯已是黑暗之子。 沒有人知道他為何要這樣做,但他一定有他的理由。 人類如今也會無情地對待彼此,為什麼呢? 每個人都有他的理由,但不代表有理由就是對的。 在黑暗籠罩耶穌和門徒的那一夜,耶穌跟門徒說了臨別贈言,就是︰ 「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 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 無論門徒們在那黑夜裡將會面對什麼樣的情況, 是恐懼,是懷疑,是不信任,是絕望,只要他們服從耶穌愛的命令, 就能渡過那場黑夜,因為「彼此相愛」就是耶穌分享給他們的一道光, 而「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他」(若一5)。 種下種子 你是否能實踐一個具體的「彼此相愛」行動嗎? 全心祈禱Continue reading “彼此相愛”
開口分享
每日福音反省 1月16日(三) 馬爾谷福音一29-39 (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耶穌一出會堂,就同雅各伯和若望來到了西滿和安德肋的家裏。 那時,西滿的岳母正躺著發燒; 有人就向耶穌提起她來,耶穌上前去,握住她的手, 扶起她來,熱症隨即離開了她;她就伺候他們。 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 都帶到他跟前,閤城的人都聚在門前。 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驅逐了許多魔鬼, 並且不許魔鬼說話,因為魔鬼認識他。 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裏祈禱。 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他,找到了他,就向他說: 「眾人都找你呢!」耶穌對他們說: 「讓我們到別處去,到鄰近的村鎮去罷! 好叫我也在那裏宣講, 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 他遂到加里肋亞各地,在他們的會堂裏宣講,並驅逐魔鬼。 釋經小幫手 福音記載耶穌最初的福傳經驗; 祂做得非常成功,而人人都把無數病患和附邪魔的人帶到祂那裡去,連魔鬼也屈服在祂之下。相信耶穌在這時候也很快樂地幫助他們; 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看到他們解脫負擔,祂很可能對未來的方向有所肯定,就是用治療的方式回應人們的需要。 然而,祂不只停留在自己的想法裡,而是尋求天父的意見,所以「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裏祈禱」,便發現祂的使命不在於治病而已,而是在於「宣講」。 耶穌選擇「宣講」這樣的方法作為主要的工具,雖然從中得到的成就感不多,但這就是天父認為是最適合福傳的方法。為什麼呢?「宣講」能給予聽眾最大的自由。 耶穌喜歡用的一句話是︰ 「有耳的就聽吧﹗」有耳的人,就是那聽了充滿聖神活力的聖言,也在心中思考, 而從中得到光照、方向和行動力,而對那人而言,對天主的認識不僅是外來的傳達, 而是從內心的肯定。教會如今辦那麼多活動,但始終不能忘記耶穌自己選擇的方法, 就是開口分享主的話。若是宣講者的公開或私人生活是良好的榜樣,那更好不過 。一開始,可以分享週末在教會所做的事,然後分享信仰在生活中所引起的改變等; 把生活的經驗,心中的信念和感動化成語言,這不但為宣講者有好處,也會幫助身邊的人了解我們的精神。 讓我們學習在可能的範圍內,做宣講者,而不只是活動者。 種下種子 你今天能用適合的方式開口於一個人分享主的好消息嗎? 全心祈禱 主耶穌,請給我勇氣,開口分享祢的好消息。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