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節日

11月2日(一)追思已亡   若望福音六37-40 耶穌回答說:「凡父交給我的,必到我這裏來;而到我這裏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 因為我從天降下,不是為執行我的旨意,而是為執行派遣我來者的旨意。 派遣我來者的旨意就是:凡他交給我的,叫我連一個也不失掉,而且在末日還要使他復活, 因為這是我父的旨意:凡看見子,並信從子的,必獲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 釋經小幫手 今天,教會特別紀念所有已亡的弟兄姊妹們。一般華人看待祖先,看待死亡是非常嚴肅的,所以一般基督徒不會把今日當成是慶祝看待。然而,教會在1970年頒布的教會禮儀年曆規定,當11月2日遇到主日時,仍以追思亡者的禮儀為優先,意思是追思已亡日具有非常高的等級,與「主的節日」相稱。教宗方濟各說︰「在諸聖節和追思已亡節,我們該思考關於希望。初期基督徒用錨作為希望的記號…我們要把自己心中的錨定於聖人和已亡者那裡,在耶穌那裡,在天主那裡,這就叫希望,是不可落空的希望…諸聖節和追思已亡節就是希望的節日。生命中必然有逆境,但懷著希望,我們能向前走,凝視著等待我們的那一位。」對信仰耶穌的人而言,死亡只是生命的改變,並非毀滅;我們結束了塵世的旅程,便獲登永遠的天鄉。 雖然,現今人仍然對已離世的親友們哀悼,心中或許也會有遺憾和難過,但因著信德,我們仍能歌詠,期待在天主台前與他們共融重聚。即使親友並非是基督徒,但賴天主的仁慈,我們仍能為他們獻上祈禱,求主垂顧他們,因為天父也是創造他們的大父。讓我們祈求天父把所有的人都交在耶穌手中,因為凡父交給耶穌的,祂一個也不失掉,而且在末日還要使那人復活。懷著這份信心,讓我們因信德而生活,因望德而前進,因愛德而耐心對待自己和他人。 種下種子 今天,請為已亡的親友祈禱,而最好的祈禱就是彌撒。 全心祈禱 主耶穌,人生來去匆匆。讓我珍惜祢所賜與我的每一個人,包含那些令我傷心的,讓我用愛去關懷他們。阿們。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旅途中的聖人

11月1日(日)常年期第卅一主日/諸聖節    瑪竇福音五1-12 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門徒上他跟前來, 他遂開口教訓他們說: 「(1)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2)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3)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4)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5)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富的, 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曾這樣迫害過他們。」 釋經小幫手 你最喜歡的聖人是誰呢?喜歡他/她什麼呢?這句來自聖保祿的話可形容聖人們的精神︰「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 。」(弟後四7)其實,聖人都是平凡人,但因對主耶穌的信心而變成了不平凡的人。有一點要牢記,基督宗教的聖人與中國聖人不同;後者靠自己的能力去影響社會,前者則是靠天主的力量行事。我們多時誤以為是要當中國聖人,所以對自己成聖的使命感到恐懼︰「我怎麼可能當聖人?我脾氣不好、能力也差,我又不是神父或修女,哪有當聖人的資格?」我們要當的是基督徒的聖人,就是要堅信,「雖然我有各種軟弱和罪污,但靠著主的大能,我要謙卑地允許祂在我身上工作,樂於受教,成為更圓滿的自己。」基督徒的聖人就是靠對主的信心,即信德;在每日的考驗中,仍不放棄信心,即望德;在謙卑的順服中,產生出對主、對人的愛德。今天,主耶穌在福音中給了我們基督徒聖人的履歷表,而最重要的則是神貧或謙虛;它就是成聖的開始(1)。神貧的人會願意相信哀慟只是暫時的(2);他不願用暴力語言和行為去爭取(3);他願意為邊緣人服務(4);他願意放下自己的主見,學習憐憫(5)……活出真福八端不一定會讓人立刻感到幸福,但卻會使人愈來愈信賴主的助佑,成為耶穌的好友。讓我們彼此鼓舞和代禱,讓我們努力保持信仰,跑到信仰賽跑的終點。 種下種子 你喜歡哪一位聖人呢?你從他/她身上學習到什麼呢? 全心祈禱 主,請助佑且訓練我,讓我能跑完信仰的這場好賽。阿們。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爭寵

10月31日(六)   路加福音十四1,7-11 安息日,耶穌進了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中吃飯;他們就留心觀察他。 耶穌注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選首席,便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 「幾時你被人請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也被他請來, 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個人! 那時,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 你幾時被請,應去坐末席,等那請你的人走來給你說: 朋友,請上坐罷! 那時,在你同席的眾人面前,你才有光彩。 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 釋經小幫手 什麼是成功的意義?如果當自己無權無勢深陷挫折時,仍然有人願意在旁陪伴,有朋友願意真誠相待而非疏離,是否是某種成功的象徵?這意味著平時願意真心誠意善待他人,而非為了利益、權力靠近他人。如果對任何人、事都是有目的計算,關係容易瓦解,也造成紛爭。在重要場合或團體活動中,許多人都渴望獲得重視,從座位的安排、出席的順位、姓名是否有被寫錯、是否有被相關單位或邀請的主人獲的重視及注意。許多人重視「我」有被看到嗎?或注意是否有別人更獲得重視或特別受寵。一旦人內心開始產生虛榮心及比較的情緒,當出席的公開場合瑣碎的細節處理不好,容易造成沒有必要的紛爭及情緒上的不愉快。如果看到令自己感到不服氣的人,覺得此人沒有貢獻或沒有權力地位卻比自己受寵,容易感到不服氣覺得憑什麼?那「我」呢?心中開始打量計算別人,而忽略重要的是人人皆平等。當無法禮讓他人,自然也無法展現自在及開闊的胸襟和怡然自得的態度…等。真正辛苦的是自己,當只重視自己想要的一切,因而產生忌妒、計較反而無法好好享受當下,也令他人感到不自在與困擾。耶穌在公開場合總能保持謙遜的態度和慷慨服務的精神,讓我們跟祂學習,像祂一樣不求回報,服務時不謀利益,因為更好的福利來自天主父。 種下種子 當不受注目時,請仍然願意學習禮讓及服務他人。 全心祈禱 主耶穌,如果我只注意自己,我反而侷限了自己。請教導我學習看到別人的需要並慷慨的付出。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憐憫他人

10月30日(五)   路加福音十四1-6 這安息日,耶穌進了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中吃飯;他們就留心觀察他。 在他面前有一個患水臌症的人。 耶穌對法學士及法利塞人說道:「安息日許不許治病﹖」 他們都默然不語。耶穌遂扶著那人,治好他,叫他走了。 然後向他們說:「你們中間,誰的兒子或牛掉在井裏,在安息日這一天,不立刻拉他上來呢﹖」 他們對這話不能答辯。 釋經小幫手 人的想法和天主的真的很不一樣。在經文中,法利塞人請耶穌吃飯,但是明明就是想找祂的麻煩;他們故意找出一個患水臌症的人,叫他站在耶穌面前。他們知道耶穌是充滿憐憫的人,所以看到一位需要幫忙的人,祂一定會違反梅瑟的法律,在安息日治好他。我們也會像法利塞人這樣嗎?知道某人的弱點,就故意在那方面攻擊他嗎?特別是當有人因為信任你,把重要的祕密分享給你,而你卻利用這事情去傷害他。或者有人喜歡在餐廳或百貨公司採取傲慢自大的態度,故意為難服務生。其實,愛攻擊或為難他人的,就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心很不平衡,因為他們自卑,因為他們希望籍由這些小勝利而給自己加分。主耶穌看到這些人,心裡會怎麼想呢?祂對法利塞人說︰「你們中間,誰的兒子或牛掉在井裏,在安息日這一天,不立刻拉他上來呢﹖」耶穌希望他們注意,其實憐憫才是最有價值的。祂希望幫助法利塞人找出心中的仁慈-對自己兒子的慈愛、對自己的牛關心。其實,每個人生下來就會同理別人,但長大後,看到像市場一樣的世界,一般人會相信,若我不夠強,我一定會輸。這種強者打天下的信念也毒害了人的心,也讓他失去人性最根本的慈悲心。主耶穌透過祂的言行,透過教會的聖事,希望幫助我們消毒,把人心深根的世俗價值觀拔除,讓人再次能看著身邊的人,而認出他是我的一份子,他就是我的親弟兄、親姊妹。 種下種子 你今天能多點憐憫他人嗎? 全心祈禱 主耶穌,因為祢憐憫我,我才有機會重新再來。請教我也放下自己,去憐憫他人。阿們。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