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若望福音六24-35 聆聽聖言 那時候,群眾一發覺耶穌和祂的門徒都不在那裡時,他們便上了那些小船,往葛法翁找耶穌去了。當群眾在海對岸找著祂時,就對他說:「辣彼,祢什麼時候到了這裏?」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神跡,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即人子所要賜給你們的,因為祂是天主聖父所印證的。」他們問說:「我們該做什麼,才算做天主的事業呢?」耶穌回答說:「天主要你們所做的事業,就是要你們信從祂所派遣來的。」他們又說:「那麼,祢行什麼神跡給我們看,好叫我們信服祢呢?祢要行什麼事呢?我們的祖先在曠野裏吃過『瑪納』,正如經上所記載的:『祂從天上賜給了他們食物吃。』」於是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並不是梅瑟賜給了你們那從天上來的食糧,而是我父現今賜給你們從天上來的真正的食糧,因為天主的食糧,是那由天降下,並賜給世界生命的。」他們便說:「主!祢就把這樣的食糧常常賜給我們罷!」耶穌回答說:「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 釋經小幫手 身爲基督徒,你為什麽會接觸信仰或參與某個教會團體?我們想從耶穌或教會那裏得到什麽?身爲從事福傳事工的夥伴,你是否想過你的福傳意圖到底是什麽?其實,今天的福音很挑戰所有的基督徒,特別是那些從事福傳事工的人們。福音中群衆不厭其煩的追蹤耶穌,但耶穌卻沒有因爲自己的知名度、自己的工作被肯定而滿足,因爲祂知道,群衆還沒有真正瞭解祂要傳遞的真理,只是因爲其它好處跟隨祂:「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尋找我……是因為吃餅吃飽了。」很多時候在福傳事工上,我們也會用吃喝、有趣的共融吸引人來參與教會活動。這方法很有效,特別會吸引新人,就連耶穌也用過這樣的方式。但是,耶穌卻也説:「你們不要為那可損壞的食糧勞碌,而要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糧勞碌。」耶穌很清楚,祂能給人們的益處不只是可損壞的餅,這只是甜頭,耶穌真正能給也想給的就是祂本人——天主賜給世界的永生食糧,這才是真正的寳。因此,祂渴望人們能夠更深的聆聽祂、認識祂,好能讓祂的價值能夠改變人們整個價值觀,讓他們有靠著天主的力量面對生活。那麼,如果我們的福傳工作只是吸引人,但卻沒能把人們帶到真正認識耶穌並被祂的價值改變的境界,我們的福傳工作也稱不上達到耶穌所渴望的目標了! 品嚐聖言 默想這句話:天主要你們所做的事業就是要你們信從祂所派遣來的。 活出聖言 評估你的福傳計劃。你能清楚說出你要把人們帶到哪裡嗎? 全心祈禱 主耶穌,求祢教我把目光放在祢身上,也把人們帶到祢跟前。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Monthly Archives: July 2021
07.31 (六) 拒絕與跟隨
羅燿拉‧聖納爵司鐸 瑪竇福音十四1-12 聆聽聖言 那時,分封侯黑落德聽到耶穌的名聲,就對他的臣僕說:「這是洗者若翰,他由死者中復活了,為此,這些奇能纔在他身上運行。」 原來,黑落德為了他兄弟裴理伯的妻子黑落狄亞的原故,逮捕了若翰,把他囚在監裏,因為若翰曾給他說:「你不可佔有這個女人!」 黑落德本有意殺他,但害怕群眾,因為他們都以若翰為先知。 到了黑落德的生日,黑落狄亞的女兒,在席間跳舞,中悅了黑落德;為此,黑落德發誓許下,她無論求什麼,都要給她。 她受了她母親的唆使後,就說:「請就地把若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 王十分憂鬱,但為了誓言和同席的人,就下令給她。 遂差人在監裏斬了若翰的頭,把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了女孩;女孩便拿去給了她母親。 若翰的門徒前來,領了屍身,埋葬了,然後去報告給耶穌。 釋經小幫手 今天是耶穌會會祖──聖依納爵的主保日。他給教會許多貢獻,其中一個是有系統的分辨方式:如何留意自己各種情緒起伏,分辨善神與惡神的推動,進而拒絕惡神,接維善神,因而活出天主旨意。讓我們從今天的福音看分辨的重要。首先,讓我們看黑落德熟悉的內在氣氛:黑落德只想過一個光榮自己的生活。他行動的動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肉慾,輕忽了道德的選擇,不合法地娶了兄弟的妻子。洗者若翰點出了他的問題,但黑落德不但不願意聽,甚至想殺害他,但卻因害怕人民的回應而不敢下手。黑落德習慣生活在肉慾、不道德、害怕中、討好別人的氣氛裡,在行為上暴力加上暴力。那這是一個記號,我們其實跟著的是惡神的指引。然而,天主不放棄他,在黑落德既黑暗又混亂的心裡,有一線善神的光線進來,那就是當他被強迫去斬洗者若翰的頭,他感到「十分憂鬱」,這也讓他停下來想一想。然而,他又回到他的老習慣,保留自己的面子和放縱不道德的行為成了動機。人心和社會裡有許多的暴力言行,這都不是惡神在作怪嗎?但願我們都能留意自己的動力,留意自己到底在堅持什麼,是要光榮天主,還是只是放縱自己而已?這確實不容易覺察到,但若每天有帶著感恩的心去反省自己,就比較容易區分善神與惡神的推動,過基督徒真正自由的生活,也在這社會上散發真的果實。 品嚐聖言 你若是年輕的黑落德,看到自己老年時走到的盡頭,你會怎麼做呢? 活出聖言 求聖神幫你覺察你情緒背後的不滿足和需求。它們有光榮主嗎? 全心祈禱 主啊!願祢的國來臨,就從我身上開始,願我跟隨的是善神的指引。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7.30 (五) 接受所有的禮物
聖師金言‧伯鐸主教 瑪竇福音十三54-58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 以致人們都驚訝說:「這人從那裏得了這樣的智慧和奇能?這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祂的母親不是叫瑪利亞,祂的弟兄不是叫雅各伯,若瑟,西滿和猶達嗎?祂的姊妹不是都在我們這裡嗎?那麼祂的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 他們就對祂起了反感。 耶穌卻對他們說:「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家外,沒有不受尊敬的。」 祂在那裏,因為他們不信,沒有多行奇能。 釋經小幫手 主耶穌返回家鄉時,人人都給祂評論說:「這不是誰的兒子嗎?我們認識祂的弟兄和姐妹(這裡指的是耶穌的堂表兄弟姐妹)」。人看人,都是用自己的經驗去評論對方。要怎麼做才更有公平和正義去對待他人呢?耶穌的鄉親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祂的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每當我們看人看不順眼時,停下五秒問這問題會對自己有益處:「我不喜歡的這個人,但他/她的這一切是從那裏來的呢?」是從他的生長背景來的、是從他努力得來的,是他在生下來就被給予的嗎?到頭來會追索到,這一些都是天主給他的。我不喜歡他,不代表天主也不喜歡他。他在天主眼中是愛子、是愛女。我憑什麼判斷他呢?甚至我憑什麼判斷我自己呢?我不能接納自己,不代表天主不接納我啊!《智慧篇》提醒我們說:「天主愛一切所有,不恨祂所造的;如果祂憎恨什麼,祂必不會造它。」(十一25)如果我們能在這信仰的真理上站穩,那我們真的會變得比較快樂、活得比較輕鬆。耶穌家鄉的人允許自己的判斷抹除對耶穌的好感;他們給祂起反感。很有意思的,對耶穌起反感,也同時消除了對天主的信德。信德是從天主來的禮物;人也是祂給的禮物;每天遇到的大小挑戰也是禮物。接受一個,我們會接受全部,但對一個起反感,我們也會失去其他的禮物;不是天主收回,而是因為我們拒絕祂。 品嚐聖言 想像你在耶穌的鄉親身邊聽他們對耶穌的評論,你會怎麼反應呢? 活出聖言 跟耶穌說你最看不順眼的人,請祂讓你從祂的眼中看他。 全心祈禱 主,求讓我不陷入帶有惡意的思言行為,卻用愛去接納祢賜我的禮物。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7.29 (四) 你信嗎
若望福音十一19-27 聆聽聖言 有許多猶太人來到瑪爾大和瑪利亞那裡,為她們兄弟的死安慰她們。瑪爾大一聽說耶穌來了,便去迎接他;瑪利亞仍坐在家裡。 瑪爾大對耶穌說:「主你在這裡,我的兄弟決不會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天主求什麼,天主必要賜給你。」 耶穌對她說:「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 瑪爾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時,他必要復活。」 耶穌對她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麼?」 她回答說:「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 釋經小幫手 今天耶穌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你相信基督就是復活、生命嗎?隨著疫情的發展,世界各國和台灣死亡、染疫的人數大幅增加,許多人感到憂慮、茫然、害怕。在這危機存亡之際,可以看出我們信靠的是什麼──自己的財富、累積的存糧、日用品、還是復活的主基督。今天耶穌向我們保證,相信祂的人,不管是生、是死都會活著,因為祂是我們永恆的希望。正如保祿說的:「我們或生或死,都是屬於主。因為基督死而復生了,正是為作生者和死者的主」(羅十四8-9)。也就是說,無論我們在什麼狀況,都屬於復活的基督,因此我們不需要擔憂、害怕。然而,要打從心底相信這個真理需要有跳躍式的信德,因為我們無法單憑自己去相信、去擁有信德。那麼我們如何更加信賴基督呢?耶穌教我們要「活著而信從祂」,意思是活在祂內,每天與祂有心連心的祈禱,在聖言祈禱、片刻生活中默想祂的臨在。我們可以每天找些空檔靜默,懷著信德對主說:「主,我知道祢在我身旁。謝謝祢賜給我生命。」當我們習慣與主對話、相處、一同生活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更加信靠這位救主、這位朋友,更加相信祂對我們的計畫,相信祂的愛與憐憫。有這份信靠,我們會懷著與瑪爾大同樣的信心與信德:「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 品嚐聖言 默想你完全屬於耶穌基督,沒有什麼會使你與祂的愛隔離。 活出聖言 今天試著找三次空檔,默想聖言以及默想耶穌的臨在。 全心祈禱 耶穌,請祢賜給我們信德,使我們每天更加信賴祢、依靠祢。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