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天主之母節/世界和平日 路加福音二16-21 聆聽聖言 那時候,牧人們急忙去了,找到了瑪利亞和若瑟,並那躺在馬槽中的嬰兒。 他們看見以後,就把天使對他們論這小孩所說的事,傳揚開了,凡聽見的人都驚訝牧人向他們所說的事。 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 牧人們為了他們所聽見和看見的一切,正如天使向他們說的一樣,就光榮讚美天主回去了。 滿了八天,孩子應受割損,遂給祂起名叫耶穌,這是祂降孕母胎前,由天使所起的。 釋經小幫手 今天是元旦。你以什麽樣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呢?經過了充滿挑戰的2021年,你是否帶著期待的心,渴望看到天主在這新的一年給你所預備的好事及恩典呢?這一世代的人不太容易被驚喜,也不太容易相信,也許是因為我們透過網路收到的訊息太多,真假訊息都有,讓我們不知道要聽誰好;或是有時候,我們知道的訊息太多,就認爲自己什麽都懂了,因此不把天主神奇的作爲當成一回事,也對天主不再感到興趣或期待了。這時,讓今天福音中牧羊人的單純再次吸引你吧!牧羊人在黑夜聽到天使報喜,告訴他們救世主在馬槽中誕生了(參路二14),便毫不猶豫地出發,到了白冷城,找到了瑪利亞和若瑟與躺在馬槽中的嬰兒,這個發現讓他們欣喜的讚美天主。試著默想這個畫面,並且意識到:單純直接的相信、期待一件好事,是多麽快樂、自在的經驗啊!而當我們因冒險尋找而找著時,那又是多大的喜樂啊!牧人們的生命渺小且脆弱,但他們沒有選擇封閉自己,卻選擇相信天使的話,勇敢去尋求、驗證天使有關小耶穌誕生的話。今天,若我們還有懷疑,耶穌邀請我們像牧羊人一樣,帶著好奇心以及堅持去尋找、去驗證祂的許諾是否是真的。不用害怕,我們的天主承諾我們,只要我們願意尋找,必會找到祂。 品嚐聖言 默想牧人聽到天使的喜訊後,單純的相信並動身尋找耶穌。 活出聖言 今天,讓我們用單純的眼睛看待身邊的人,選擇相信而非懷疑他們。 全心祈禱 主耶穌,請祢接觸我,讓我能夠再次感受到祢那麽的真那麽的近。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2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Monthly Archives: December 2021
12.31 (五) 引向希望
教宗聖思維一世 若望福音一1-18 聆聽聖言 在起初已有聖言,聖言與天主同在,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在起初就與天主同在。萬有是藉著祂而造成的;凡受造的,沒有一樣不是由祂而造成的。在祂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祂。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來的,名叫若翰。這人來,是為作證,為給光作證,為使眾人藉他而信。他不是那光,袛是為給那光作證。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祂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祂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祂。祂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祂。但是,凡接受祂的,祂給他們,即給那些信祂名字的人權能,好成為天主的子女。他們不是由血氣,也不是由肉慾,也不是由男慾,而是由天主生的。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們中間;我們見了祂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若翰為祂作證呼喊說:「這就是我所說的:那在我以後來的,成了在我以前的,因祂原先我而有。」從祂的滿盈中,我們都領受了恩寵,而且恩寵上加恩寵。因為法律是藉梅瑟傳授的,恩寵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而來的。從來沒有人見過天主,只有那在父懷裏的獨生者,身為天主的,祂給我們詳述了。 釋經小幫手 今天是2021年的最後一天,隨著日出與日落,這一年就要過去了。在這最後一天,花一點時間默想,列出今年發生的重要事件,找出這一年最重要的收穫。並且問自己:這一年是否在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中落幕呢?還是比較多遺憾和悲哀?但不管你的答案是前者還是後者,福音帶給我們的是希望:「在起初已有聖言……萬有是藉著祂而造成的」、「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祂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祂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祂。」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世界及萬有都是由天主造成,都含有天主,因此在天主眼中,我們每一個經驗都是一盞真光、一股生命力。即便我們可能覺得自己的信德還不夠或是恩寵還沒到,無法看到任何光或是生命,但不可否認的是,天主聖言從起初就存在,如今仍然存在,聖言就是那在黑暗中照耀,黑暗不能勝過的光,給我們帶來一個超越性的希望。天主聖言不會因爲我們的無知和軟弱而沉默不語,天主的光也不會因我們的錯誤和失敗而變暗。天主今天想要與我們一起為我們這一年的成長歡呼,給予肯定,但也想對我們不圓滿的經驗和學習表達接納與憐憫。因此,在今年的最後一天,讓我們把心中殘餘的黑暗交託給天主,相信沒有任何事在天主的掌心外,祂必會用支撐萬世萬代的雙手以及言語,繼續帶領我們引向光明與希望。 品嚐聖言 默想耶穌的光明:「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祂。」 活出聖言 把今年所有的遺憾交給天主,讓祂的光明照耀,讓祂給你平安。 全心祈禱 主,感謝祢讓我認識祢,讓我未來因認識信仰而有寄托、希望。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12.30 (四) 聖殿裏祈禱
路加福音二36-40 聆聽聖言 那時候,有一位女先知亞納,是阿協爾支派法奴耳的女兒,已上了年紀。她出閣後,與丈夫同居了七年,以後就守寡,直到八十四歲。她齋戒祈禱,晝夜事奉天主,總不離開聖殿。正在那時刻,她也前來稱謝天主,並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論這孩子。 他們按著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便返回了加里肋亞,他們的本城納匝肋。 孩子漸漸長大而強壯,充滿智慧,天主的恩寵常在衪身上。 釋經小幫手 看完今天的福音,你有什麽感觸?除了福音的文字以外,你是否能夠以情感、記憶、感官投入福音中的畫面,讓天主以不同的方式碰觸你嗎?對於福音中沒有明説的情節,你有什麼疑問、好奇嗎?比如説,福音中我們看到年老的女先知亞納,守寡以後都在聖殿中齋戒祈禱,晝夜事奉天主。你可曾好奇過亞納爲什麽多年都不離開聖殿?她在失去丈夫以後,在聖殿裏尋找什麼、等待什麼呢?福音說她在聖殿裏晝夜事奉天主。這樣的生活是她甘心情願過的嗎?她事奉天主這麽多年才等到耶穌,之間是否有想放棄、想離開的念頭呢?細細默想亞納的生活,我們也許可以發現她和我們的生命也有連接。我們在什麽地方也默默傾注了一生?晝夜事奉的是誰?我們甘心這麼做嗎?選擇這麼做是否影響我們與天主或他人間的關係呢?福音中亞納在多年事奉以後,仍然對她所事奉的主充滿熱情:當她見到小耶穌,她便前來稱謝天主,並向一切希望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論這孩子。也許我們也渴望這樣的生活,能夠找到並且一輩子快樂的做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情,然而,多時這不是我們的狀況。這時,讓我們記得亞納在聖殿裏齋戒祈禱—無論生活給她出什麼牌,她總是能在祈禱中得著面對每一天的力量和意義。今天,我們是否也能把生命的不如意轉變成祈禱呢? 品嚐聖言 默想亞納在聖殿齋戒祈禱,晝夜事奉天主,總不離開聖殿的生活。 活出聖言 若你對生活有所抱怨,你可以決定暫時放下抱怨,先尋求天主的指引。 全心祈禱 感謝耶穌透過亞納讓我們理解:不如意的生活不能擋住祢的到來。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12.29 (三) 準備面對死亡
聖多默.白凱主教殉道 路加福音二22-35 聆聽聖言 若瑟和瑪利亞按梅瑟的法律,一滿了他們取潔的日期,他們便帶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獻給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記載的:『凡開胎首生的男性,應祝聖於上主。』並該照上主法律上所吩咐的,獻上祭物:一對斑鳩或兩隻鶵鴿。 那時,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默盎。這人正義虔誠,期待以色列的安慰,而且聖神也在他身上。他曾蒙聖神啟示:自己在未看見上主的受傅者以前,決見不到死亡。 他因聖神的感動,進了聖殿;那時,抱著嬰孩耶穌的父母正進來,要按著法律的慣例為祂行禮。西默盎就雙臂接過祂來,讚美天主說:「主啊!現在可照祢的話,放祢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祢的救援,即祢在萬民之前早準備好的: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祢百姓以色列的榮 耀。」 祂的父親和母親就驚異他關於耶穌所說的這些話。西默盎祝福了他們,又向祂的母親瑪利亞說:「看,這孩子已被立定,為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至於妳,要有一把利劍刺透妳的心靈─為叫許多人心中 的思念顯露出來。」 釋經小幫手 大部分的人都恐懼死亡,尤其是年齡愈大的老人,因爲他們感覺到自己離死亡很近。如果你也害怕死亡,今天不妨想一想,爲什麽人對死亡充滿恐懼?也許是因為人們對未知事物是充滿恐懼的,因爲無法知道自己死後會去哪裏、會怎麽樣,因此有種莫名的害怕。再來,死亡迫使人們和所愛的一切人事物分離,放下守護一生的寶,這讓很多人不甘心死去。然而,今天福音中當西默盎雙臂接過嬰孩耶穌時,他讚美天主說:「主啊!現在可照祢的話,放祢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祢的救援。」為什麼他一點都不害怕死亡,反而欣然把生命交給天主?莫非他已為死亡做好準備了?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福音中,我們看到他對天主的承諾保持堅定的信心。他曾蒙聖神啟示,「自己在未看見上主的受傅者以前,決見不到死亡。」而天主是信實的,因爲祂的承諾實現了!今天,信實的天主也向我們承諾永生,即便我們不知道死後會如何,我們可以相信天主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永恆的天家。再來,西默盎因聖神的感動進了聖殿,看見了天主承諾的小耶穌,因此走得沒有遺憾。反觀我們,我們每天是迷糊的過日子,還是勇敢被聖神帶領去做真正想做的、值得做的事?今天,讓我們意識到人生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從未真正活過!今天讓西默盎教我們如何好好生活、好好面對死亡吧! 品嚐聖言 「主啊!現在可照祢的話,放祢的僕人平安去了!」 活出聖言 如果你明天就要離世,有什麽事你一定要做?今天就去完成它吧! 全心祈禱 耶穌,感謝祢今天仍然給我時間,求祢幫助我為永生做準備!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1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