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

1月12日(一)常年期開始    1月12日(一)常年期開始 若翰被監禁後,耶穌來到加里肋亞,宣講天主的福音,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 當耶穌沿著加里肋亞海行走時,看見西滿和西滿的兄弟安德肋在海裏撒網,他們原是漁夫。 耶穌向他們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 他們便立刻拋下了網,跟隨了他。 耶穌向前行了不遠,看見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正在船上修網。 耶穌遂立即召叫他們;他們就把自己的父親載伯德和傭工們留在船上,跟隨他去了。 釋經小幫手 當權力、財富、愛情、事業、名利召喚時,你願意不顧一切奔向它們嗎?這些絢爛的物質很容易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向它們回答:「我願意」並不難,因為它所帶來的效益及舒適安逸的生活是可以想像的。但心靈就此而滿足了嗎?當耶穌召喚呢?祂為我們捨棄了性命,努力的宣講天主的福音,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 福音中的門徒們立刻拋下了網,跟隨了他。這些門徒是你,也是我,是有信德的人,是聖人。被召喚是大恩寵,同時也是在每日與耶穌的關係建立中培養出來的。一個願意讓恩寵成長的人就是聖人;雖然他會犯錯,會犯罪,但卻願意信從福音而悔改,願意跟隨並將自己交付給耶穌。他願意自由選擇對天主開放,他願意對自己誠實,聽從心底的聲音。這聲音或許微弱但卻不曾停止過。有人會因為不想聆聽,而拒天主於千里之外,但他就是因為如此而一輩子找不到圓滿的生命。雖然跟隨耶穌的路不容易,會面對每天自我的小的死亡,但換到的卻是永恆的生命,而在今生今世,我們也變得更好,更自由,更能享受人生的意義。Elizabeth Elliot一位傳教士說︰「天主並不希望祂所創造的人,即祂賜予生命的人走向死亡。我們生活的終點是生命,我們死是為了活得更好。」 種下種子 你覺得你對天主夠開放嗎? 全心祈禱 主阿!拒絕祢不難,而且什麼責任也不用背負,但我卻對我自己說不。我要勇敢回應,勇敢成長,我要跟隨祢。 © 2014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在一起

1月11日(日)主受洗日  馬爾谷福音一7-11 那時候,洗者若翰宣告說:「那比我更有力量的,要在我以後來,我連俯身解他的鞋帶也不配。 我以水洗你們,他卻要以聖神洗你們。」 在那些日子裏,耶穌由加里肋亞納匝肋來,在約旦河裏受了若翰的洗。 他剛從水裏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神有如鴿子降在他上面; 又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而喜悅。」  釋經小幫手 主耶穌受洗和我們基督徒的聖洗聖事有不同的意義。耶穌所領受的是若翰的悔改之洗,而基督徒的洗禮是讓我們擺脫黑暗的勢力,進入到耶穌的死亡和復活,成為天主的孩子。為什麼耶穌要領受悔改的洗禮呢?祂沒有犯過罪,但卻願意低頭接受若翰的洗禮,表示祂願意跟罪人肩並肩地站在一起,願意稱我們為弟兄姊妹。在福音中有三項值得注意的行動︰耶穌願意低頭、聖神降臨在祂身上、天地共融合一(天父的聲音降到地上)。在這三項行動當中,只有第一項屬於在人類能力範圍內;我們能像耶穌一樣,做出謙卑、友愛、寬恕的行動,選擇與犯錯的人站在一起,願意站在罪污的約旦河裡,不害怕被感染,因為愛與同理就是最好的疫苗。簡言之,就如耶穌進入約旦河與罪人同在,為了讓人類與天主和好,我們也能無時無刻做締造和平的使者。教宗方濟各說︰「和平既買不到,也不販賣。和平是一項恩典,必須耐心尋求、用手建造,透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小舉動來締造和平。若我們承認我們都流著同樣的血、都是人類;若我們不忘我們擁有唯一的天父,所有人都是祂的子女,按照祂的肖像而受造、且肖似於祂,和平的道路就得以穩固。」其他的兩項行動,屬於聖神和天父的祝福;雖然我們覺得自己為和平還做得不夠多,我們的動作卻會為社會開啟祝福之門,歡迎聖神降臨,歡迎天父來說︰「你們是我的愛子,我因你們而喜悅。」 種下種子 我願意稱我不喜歡的人為「弟兄」或「姊妹」嗎?  全心祈禱 主耶穌,祢不怕肩負我的十字架。感謝祢,讚美祢。阿們。 © 2014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