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鏡子

每日福音反省 10月27日(日 )  路加福音十八9-14 (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耶穌也向幾個自充為義人,而輕視他人的人,設了這個比喻: 「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一個是法利塞人,另一個是稅吏。 那個法利塞人立著,心裏這樣祈禱:天主,我感謝你,因為我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義、奸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週兩次禁食,凡我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 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祇是捶著自己的胸膛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罷! 我告訴你們: 這人下去,到他家裏,成了正義的,而那個人卻不然。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 釋經小幫手 我們好喜歡跟別人比較︰看到別人做得好就會難過,因為這表示我做得不好;看到別人做得不好,就會對自己有滿足感。當人用「比較的鏡子」看自己,後果就是自責或自卑或自傲。其實,這些都是驕傲的表現。每個人都是一個過程中的奧祕;我們不能說︰「我完全認識自己」。這一秒,或許覺得自己善良,但下一秒,就做出一些惡劣的事情。我到底是誰呢?人若要對自己有真正的認識,該多聆聽創造他的天主。常用「天主的鏡子」來看自己,就會成為真正的、圓滿的「我」,即天主的肖像;在宗教語言上,這樣的人就叫「義人」。沒有人能讓自己圓滿,即使做了最棒的付出,也無法使人成義。福音中的法利塞人就是錯誤認為,靠著己力、靠著比別人好就能成義。稅吏在其他方面或許做得不好,但至少他知道,只有天主能使他幸福,即成義。人要幸福就不能有罪,就是說︰罪跟幸福和恩寵是對立的。罪使人遠離天主,即生命和幸福的來源;恩寵則提拔人靠近主。法利塞人的驕傲是七大「罪宗」之一,意思是,驕傲能製造其他罪過和惡習,例如︰會減少對他人的愛,使人封閉於他人的需要,甚至導致人輕視天主等。耶穌邀請我們積極地回到恩寵的來源,回到天主那裡去,就如稅吏員一樣。無論我們自認為做得好,還是不好,都不要比較,而要把自己的小成果放在天主面前。只有愛我們的主才能真心評估一切,且給予更多的恩寵來成為真實的「我」。 種下種子 你也愛比較嗎?主耶穌向你提出什麼邀請呢? 全心祈禱 主耶穌,請讓我常用祢的鏡子來認識自己。阿們。

善有善報

每日福音反省 10月26日(六 )  路加福音十三 1-9 (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正在那時,來了幾個人把有關加里肋亞人的事,即比拉多把他們的血,與他們的祭品攙和在一起的事,報告給耶穌。 他回答說:「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所有的加里肋亞人更有罪,才遭此禍害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 或如史羅亞塔倒下,而壓死的那十八個人,你們以為他們比耶路撒冷的其他一切居民罪債更大嗎﹖ 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 他講了這個比喻說:「有一個人曾將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自己的葡萄園內。他來在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便對園丁說:你看,我三年來在這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你砍掉它罷,為什麼讓它荒廢土地﹖園丁回答說: 主人,再容它這一年罷! 待我在它周圍掘土,加上糞; 將來如果結果子就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了。」 釋經小幫手 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但有時候,這道理也不太正確,因為有善心人遭受到不幸的事,也有許多黑心人卻過得好好的。看到這樣的事會使人質疑︰「那我還要做善事嗎?做好人也不會保佑我。」去找耶穌的那些人或許也有類似的疑惑。耶穌的回答指出人生無常,所以要時時做好準備。受到災害的人是受到他人惡行的後果︰一群遭受到政治上的壓迫,另外一群受到偷工減料而造成的建築倒塌問題。這都不是天主造成的禍,而是活於社會中的人們會互相影響;有時分享到他人善行的福,有時也會體會到惡行的後果。面對這常景,我們更要積極地聽從耶穌的勸勉,即要常「悔改」。一個會「悔改」的人只會造福社會;他的心依靠著天主的善而生活,所以無論面臨好或不幸的事,都會把它轉成天主的福,因為他夠謙虛,也夠信任天主。現代人的毛病之一是不喜歡做積極的選擇;不想積極地歸向天主,而認為自己不做惡事就好。然而,這樣的人就像比喻中的無花果樹一樣,什麼果實也沒有。就如種果樹的主人希望從樹上得到好果子,創造人的天主也期望在人身上看到造福社會的行為。在比喻中,園丁願意幫助果樹結果,這指出天主對人的寬待;但「一年」的期限,也指出人自身的有限性。因此當在意識到他人的福或禍時,讓我們也反思自己的結局,而趁還有時間時,多多惜福,也積極地、真心地歸向使人幸福的天主。 種下種子 你要如何更靠近主?這又會流出怎樣的造福社會行為呢? 全心祈禱 主耶穌,請幫助我天天願意活於悔改的心態中。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