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日) 面對死亡

四旬期第五主日 若望福音十一1-45 聆聽聖言 … 耶穌一到伯達尼,得知拉匝祿在墳墓裏已經四天了。…瑪爾大一聽說耶穌來了,便去迎接祂;瑪利亞仍坐在家裏。瑪爾大對耶穌說:「若是祢在這裏,我的兄弟決不會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祢無論向天主求什麼,天主必要賜給祢。」耶穌對她說:「妳的兄弟必定要復活。」瑪爾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時,他必要復活。」耶穌對她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妳信嗎?」…耶穌看見她哭泣,還有同她一起來的猶太人也哭泣,便心神感傷,難過起來,遂說:「你們把他安放在那裏?」… 耶穌流淚了。於是猶太人說:「看,祂多麼愛他啊!」… 耶穌心中又感傷起來,來到墳墓前。這墳墓是個洞穴,前面有一塊石頭堵著。耶穌說:「挪開這塊石頭!」死者的姊姊瑪爾大向祂說:「主!已經臭了,因為已有四天了。」耶穌對她說:「我不是告訴過妳:如果妳信,會看到天主的光榮嗎?」他們便挪開了石頭;耶穌舉目向上說:「父啊!我感謝祢,因為祢俯聽了我。我本來知道祢常常俯聽我,但是我說這話,是為了四周站立的群眾,好叫他們信是祢派遣了我。」說完這話,便大聲喊說:「拉匝祿!出來罷!」死者便出來了,腳和手都纏著布條,面上還蒙著汗巾。耶穌向他們說:「解開他,讓他行走罷。」 釋經小幫手 喪親之痛可能是人們必須面對的最大的痛苦之一。無論是密友、伴侶、父母、孩子還是其他親人的離去,都會讓人感到難以承受。也許我們會感到極度的悲傷、空虛、絕望、麻木、自責、遺憾或對自己、醫生、甚至天主感到憤怒。這時,要接受有這些情緒都沒有錯,我們可以去感受它們,不去判斷它們,因爲這些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意識到,有時候我們對喪親者說的話,即便是處於好意,但卻不一定安慰到他人。耶穌卻透過今天的經文,讓我們看到祂如何去安慰和陪伴失去哥哥的瑪利亞和瑪爾大。經文中,耶穌看見兩姐妹因爲哥哥死去而哭泣,並沒有嘗試淡化她們的痛苦,對她們說:「每個人都會死,請節哀順變」。耶穌也沒有因爲要避免尷尬或觸動他人的痛苦,在談話中刻意地迴避談論亡者。祂更沒有請兩姐妹盡快走出親人死亡的陰影。相反的,祂陪她們流淚,透過祂的真情流露,讓兩姐妹感受到祂和她們在一起,祂在同理她們,也尊重她們哀悼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耶穌也把永生的信仰傳遞給瑪利亞和瑪爾大。耶穌問她們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妳信嗎?」耶穌知道,若一人相信永生,他便知道死亡不能把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分開,而且我們有機會在永生再次見面。那麽,死亡並不會那麽恐怖,那麽讓人絕望了! 品嚐聖言 耶穌流淚了。於是猶太人說:「看,祂多麼愛他啊!」 活出聖言 陪伴和聆聽失去至親的人,讓他感受到天主愛的臨在,無需多説什麽。 全心祈禱 耶穌,讓我常常把那些因喪親而悲痛的家庭放在祈禱中,求祢安慰他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3.25 (六) 順服主的計畫

預報救主降生 路加福音一26-38 聆聽聖言 那時候,天使加俾額爾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亞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去,到一位童貞女那裡,她已與達味家族中的一個名叫若瑟的男子訂了婚,童貞女的名字叫瑪利亞。天使進去向她說:「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在女人中妳是蒙祝福的。】 她卻因這話驚惶不安,便思慮這樣的請安有什麼意思。天使對她說:「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妳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看,妳將懷孕生子,並要給衪起名叫耶穌。衪將是偉大的,並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上主天主要把衪祖先達味的御座賜給衪。衪要為王統治雅各伯家,直到永遠;衪的王權沒有終結。」 瑪利亞便向天使說:「這事怎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 天使答覆她說:「聖神要臨於妳,至高者的能力要庇廕妳,因此,那要誕生的聖者,將稱為天主的兒子。且看,妳的親戚依撒伯爾,她雖在老年,卻懷了男胎,本月已六個月了,她原是素稱不生育的,因為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 瑪利亞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天使便離開她去了。 釋經小幫手 當天使向瑪利亞預報天主要在她身上行的大計畫時,她才大約十五歲。面對這樣前所未聞的邀請,年紀輕輕的瑪利亞肯定既害怕又迷惘,「這事怎能成就?」更何況,瑪利亞已有自己的計劃和夢想——她已和若瑟訂了婚,要共同組織家庭,要過怎麼樣的生活…這些話題他們可能都有討論過,但是如果她答覆了天主的邀請,這些計畫就得改變了。然而,天主從不會逼迫人們接受祂的計畫。當下的瑪利亞一樣有這樣的權利和自由去拒絕天主的邀請,對祂說:「謝謝祢,可是我早已另有打算了,無法答覆祢」,然後繼續過著她平凡的生活。然而,她沒有這麽做,沒有選擇最方便、最舒適的道路,反而勇敢的承擔為天主之母的責任,謙虛地服從了天使的話,說︰「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在現今的社會,當年輕人越來越吃不了苦,越來越嚮往舒適的生活時,瑪利亞的「我願意」挑戰我們去思考自己人生的目標。是否舒適安穩的生活足夠讓我們活得快樂,滿足呢?是否做我想做的事情就能讓我幸福呢?還是,當我們能和天主的計畫連結,能為更崇高、更無私的目標奉獻自己時,我們才能活得更有意義?也許你正在生命的轉折點,天主在向你提出祂的計畫,要用你的生命去服侍祂,去愛某個人。你願意對天主說:「我願意」,勇敢地去用祂的愛去愛人,把祂的仁慈和關愛帶給身邊的人嗎? 品嚐聖言 「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 活出聖言 不要忽視天主在你心中對你做出的邀請,要積極回應祂愛人的邀請。 全心祈禱 聖母,妳的順服讓許多人認識耶穌。願我的順服也能把耶穌的愛帶給很多人。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3.24 (五) 福傳的效率

若望福音七1-2,10,25-30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周遊於加里肋亞,而不願周遊於猶太,因為猶太人要圖謀殺害祂。那時,猶太人的慶節,帳棚節近了,祂的弟兄們上去過節以後,祂也去了,但不是明顯的,而是暗中去的。 於是,有幾個耶路撒冷人說:「這不是人們所要圖謀殺害的人嗎?看,祂放膽地講論,而沒有人對祂說什麼,難道首長們也確認這人就是默西亞嗎?可是我們知道這人是那裡的;然而,當默西亞來時,卻沒有人知道祂是那裏的。」 於是耶穌在聖殿施教時,大聲喊說:「你們認識我,也知道我是那裏的;但我不是由我自己而來,而是那真實者派遣我來的,你們卻不認識祂;我認識祂,因為我是出於祂,是祂派遣了我。」 他們想捉住祂,但沒有人向祂下手,因為祂的時辰還沒有到。 釋經小幫手 有時候,天主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使命,要讓我們對某一個人,或在某一個崗位福傳,為祂的福音作證。試問:爲了成行天主的旨意,你願意付出多少心思和毅力呢?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在世時,從來沒有停止祂福傳的工作。然而,在每時每刻,祂都能明智地評估當下爲了最有效的宣傳福音,祂應該承擔多少風險,一點也不魯莽輕率,更不膽怯懦弱。比如説,經文一開始形容耶穌周遊於加里肋亞,而不願周遊於猶太,因爲猶太人要圖謀殺害祂。耶穌接受有時候福傳會不受歡迎。這時候,祂不一定要和對方硬碰硬,祂可以把福傳焦點轉移到周邊比較沒有爭議性的那一塊,繼續做福傳,造福人民。同樣,有時候當我們偉大的福傳計畫不受中心領導肯定時,我們也不一定要硬碰硬。如果我們願意改變方式,有更多的彈性,我們會發現其實在教會邊緣也有很多需要我們服務、福傳的人群。福音也提到耶穌暗中進城過節。為了謹慎起見,祂願意保持匿名。也許耶穌在告訴我們,福傳不一定要迎來大家的注意才算成功。有時,默默的關懷和陪伴才是最有效的。最後,當耶穌終於開口説話時,祂説的每一句話都大聲地在宣講天父是誰,吸引人們來認識天父以及祂的愛。「你們卻不認識祂;我認識祂,因為我是出於祂,是祂派遣了我。」 你的話語是否有力量吸引別人來認識天主? 品嚐聖言 耶穌周遊於加里肋亞,而不願周遊於猶太,因為猶太人要圖謀殺害祂。 活出聖言 意識到福傳是耶穌門徒必備的責任。你今天能讓一個人認識天主的愛嗎? 全心祈禱 主,讓我不要用任何藉口拒絕承擔基督徒福傳的使命,好能成爲祢的好門徒。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3.23 (四) 被討厭時

聖道斌主教 若望福音五31-47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對猶太人說:「如果我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不足憑信;但另有一位為我作證,我知道他為我作的證足以憑信。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裏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了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託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親自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見過祂的聲音,也從未看見過祂的儀容,並且你們也沒有把祂的話存留在心中,因為你們不相信祂所派遣的那位。你們查考經典,因你們認為其中有永生,正是這些經典為我作證;但你們不願意到我這裏來,為獲得生命。我不求人的光榮;而且我認得你們,知道在你們內沒有天主的愛情。我因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惟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們;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們相信梅瑟,必會相信我,因為他是指著我而寫的。如果你們不相信他所寫的,怎會相信我的話呢?」 釋經小幫手 有時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些似乎特地針對我們的人。無論我們做什麼,說什麼,他們都會反對。有時候同樣的事情別人做了,他們並不以爲意;但若換我們做,他們就會有諸多批評或不高興。久了以後,我們開始明白,不是我們説的或做的事情有問題,而是那人的心裡早已對我們這個人有偏見,因此才處處爲難我們。其實,耶穌很能體會這樣的經歷。福音中我們聽到耶穌在對猶太人發牢騷,因爲祂看出猶太人之開始已經打從心底拒絕祂,決定不相信祂。他們不斷試探、反駁、刁難祂,和祂狡辯,要求祂給他們徵兆或證據,但無論耶穌提出什麼證據或理由,或再花多少時間去溝通和解釋,都不能說服或改變他們。耶穌能夠感覺到他們對祂的差別待遇,「我因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然而,耶穌是怎麽處理這樣的狀況呢?耶穌選擇走一條自由的道路。祂第一時間站穩自己的立場,沒有讓沮喪和憤怒讓祂失去理性。祂只是再次回到祂更深的身份和價值。祂是天父的兒子,被天父派遣來完成祂的工程。祂清楚知道自己若走在天父的光明中,即便沒有人肯定或接納祂,天父一樣會爲祂作證。今天,讓我們和耶穌一起站穩,相信只要活在天父的眼光下,堅持做天父托付我們去做的事情,活出祂認同的生活,別人認不認同我們,這已經不會傷害我們了。 品嚐聖言 我因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 活出聖言 若你行爲正直卻仍然被人討厭,就把你的痛苦奉獻給耶穌,和祂的痛苦連接。 全心祈禱 耶穌,感謝祢用生命教導我們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喜怒哀樂,活在天父的愛中。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