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一) 教會的先知

教宗方濟各當選10週年紀念 路加福音四24-30

聆聽聖言

耶穌來到了納匝肋,在會堂裏對民眾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
我據實告訴你們:在厄里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飢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厄里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中一個那裡去,而只到了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裡。
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
在會堂中聽見這話的人,都忿怒填胸,起來把衪趕出城外,領衪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衪推下去。衪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

釋經小幫手

今天我們紀念教宗方濟各當選10週年的紀念日。你對教宗方濟各的認識有多少?他的哪些教導或榜樣,讓你印象深刻呢?教宗方濟各是個非常強調教會需要「以共融、參與及使命來體現共議性的教會」。他提醒我們,當我們「教會 」是由所有受過洗的教友組成,其中包括神職人員、修道人士、還有教會中佔絕大比例的平信徒。藉著洗禮,整個天主子民共享同一份尊榮和召叫,也被召叫成為在教會生活中的主動參與者。因此教宗希望教會内各層面的人,都能相互傾聽,學習,並承擔起宣揚福音的責任。尤其是教會的牧者,他們更需要學會聆聽他們的羊兒,好能更有效的服務他們。然而,今天我們聽到耶穌的話:「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同樣的,教宗方濟各「同道偕行」信念也面教會內外某些人的反對,因爲它直接與強調個人主義、權力和等級制度的世界價值背道而馳。可見,要改革舊的結構需要很大的勇氣。那些最不願意改變的,通常是那些在舊制度下享有某些優勢和利益的人。然而,福音中耶穌用漆冬匝爾法特的寡婦和敘利亞的納阿曼鼓勵我們開放。他們雖是外邦人,但卻因爲對天主不尋常的計畫開放而獲得救恩。今天,教宗方濟各爲了一個「同道偕行」的教會,他不害怕被反對,成爲教會這世代的先知,呼籲教會不要害怕聆聽聖神透過整個教會說的話,去尋求改變。

品嚐聖言

「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

活出聖言

在教會内服務或辦活動時,擁抱「同道偕行」的精神,謙卑的和他人合作。

全心祈禱

耶穌,請祢給我堅定的信德,讓我能為祢的真理做證。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3.12 (日) 生命活水

四旬期第三主日 若望福音四5-26,39-42

聆聽聖言

那時候,耶穌來到了撒瑪黎雅的一座城,名叫息哈爾,靠近雅各伯給他的兒子若瑟的莊田,在那裡有「雅各伯泉」。耶穌因行路疲倦,就順便坐在泉傍;那時,大約是第六時辰。有一個撒瑪黎雅婦女來汲水,耶穌向她說:「請給我點水喝!」那時,祂的門徒已往城裏買食物去了。那撒瑪黎雅婦女就回答說:「你既是個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黎雅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不相往來。耶穌回答她說:「若是妳知道天主的恩賜,並知道向妳說:給我水喝的人是誰,妳或許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賜給了妳活水。」那婦女問說:「先生,祢連汲水器也沒有,而井又深,祢從那裏得那活水呢?難道祢比我們的祖先雅各伯還大嗎?他留給了我們這口井,他和他的子孫以及他的牲畜,都曾喝過這井裏的水。」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但誰若喝了我賜與他的水,他將永遠不渴;並且我賜給他的水,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婦人說:「先生,請給我這水罷!免得我再渴,也免得我再來這裏汲水。」他們向那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為了妳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並知道祂確實是世界的救主。」…… 城裏有許多撒瑪黎雅人信從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證說:「祂向我說出我所做過的一切。」這樣,那些撒瑪黎雅人來到耶穌前,請求祂在他們那裏住下;耶穌就在那裏住了兩天。還有更多的人因著祂的講論,信從了祂。

釋經小幫手

水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們需要喝水才活得下去。撒瑪黎雅婦女來到井邊汲水,原是汲取日常生活所需的水。然而她卻遇見了耶穌,在對話中,耶穌允諾她要賜給她不同於一般的水,這水不但要使人的生命永不枯竭,還要在人的生命中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你渴望喝這樣的「活水」嗎?今天我們可以反省,在每天忙碌疲累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到哪裡汲取帶來生命力的泉水呢?也許我們經常從網際網路、點讚數量、知識閱歷、豐富的人際關係、美食佳餚或工作成就感等等,嘗試汲取生命中需要的快樂和價值,但久了以後,我們會發現它們之中好的能暫時的滿足我們心中的空虛感,不好的還會讓我們上癮,讓我們想要更多,卻越感到不滿足。今天,耶穌也想爲我們提供那可以讓我們永遠不再渴的水,那就是祂的友誼,祂的愛。你渴望祂的友誼和愛嗎?其實,若我們誠實的面對自己,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心渴望的就是愛,一個真正能夠瞭解我們,珍惜我們的愛。世上只有耶穌的大愛能夠真正滿足我們的心。因此,今天就像耶穌在井邊等待撒瑪黎雅婦人,想和她建立關係,耶穌也在我們的内心等待我們,要我們認識祂,靠近祂,和祂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聽祂對我們説話。你願意每天花一點時間和耶穌相遇,透過祈禱、沉澱、讀經、參加彌撒領聖體嗎?

品嚐聖言

誰若喝了我賜予他的水,他將永遠不渴。

活出聖言

勤領聖體,並在領完聖體以後話一段時間和在你内的耶穌對話,感受祂的愛。

全心祈禱

耶穌,請祢賜給我生命的活水,使我不再渴。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3.11 (六) 天父的愛

路加福音十五1-3,11-32

聆聽聖言

那時候,眾稅吏及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聽祂講道。法利塞人及經師們竊竊私議說:「這個人交接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耶穌遂對他們設了這個比喻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那小的向父親說:『父親,請把我應得的一份家產給我罷!』父親遂把產業給他們分開了。過了不多幾天,小兒子把所有的一切都收拾起來,就往遠方去了。他在那裏荒淫度日,耗費他的資財。當他把所有的都揮霍盡了以後,那地方正遇著大荒年,他便開始窮困起來。他去投靠一個當地的居民;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莊田上去放豬。他恨不能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他反躬自問:『我父親有多少傭工,都口糧豐盛,我在這裏反要餓死!我要起身到我父親那裏去,並且要給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你的一個傭工罷』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裏去了。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兒子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穿上鞋,再把那隻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應吃喝歡宴,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歡宴起來。

釋經小幫手

許多稅吏和罪人們都來接近耶穌,為了要聽他講道,但法利塞人和經師們卻在一旁竊竊私語、非議耶穌,對耶穌的行為感到不以為然。我們是否想過罪人們為什麼願意接近耶穌而不是懼怕他呢?就是耶穌的慈悲!在浪子回頭的比喻中,我們可以看到父親對兩個兒子的慈愛。小兒子和大兒子都遠離過父親,只是遠離的方式不同罷了。在與天主的關係中,我們有時候像小兒子一樣任性、以自我為中心,以爲父親給的都是他應該得到的,更不懂得愛惜父親賜給他的才華,每天漫無目的地生活著。有時候我們又像大兒子:雖然外表看起來很服從,心理卻是苦澀、不自由的,對父親敬而遠之,也不肯對父親透露自己的心思。但無論我們如何叛逆、如何不理解天父的心,祂依然在遠處耐心的等我們回家,回到祂的愛內。祂期待我們回頭認識到祂的慈愛是超乎想像的長闊高深,而非像人想想的會遭受絕大的懲罰。我認識天主的仁慈嗎?也許我們也像小兒子一樣,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被稱為天主的子女。但讓我們牢記福音中的父親從來沒有停止愛過他的兒子們。看見的是兒子願意回頭的心,他便忘掉兒子所有的過錯和不足,以寬恕和接納擁抱兒子。這個四旬期,讓我們不要害怕在天主面前承認自己的軟弱和不完美,因為祂是仁慈的。祂敞開胸懷,滿懷喜悅地迎接我們回到祂的家。

品嚐聖言

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憐憫的心。

活出聖言

今天天主邀請我在哪方面信賴祂的仁慈呢?

全心祈禱

仁慈的天父,一切祢都知道,今天我願將我的軟弱交給妳,請接納我,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3.10 (五) 還給天主

瑪竇福音廿一33-46

聆聽聖言

那時,耶穌對司祭和民間的長老說:「你們再聽一個比喻罷!從前有一個家主,培植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圍上籬笆,園內掘了一個榨酒池,築了一個守望台,把它租給園戶,就離開了本國。快到收果子的時節,他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裏去收果子。園戶拿住了僕人,將一個鞭打了,將一個殺了,將另一個用石頭砸死了。他再打發一些僕人去,人數比以前還多;園戶也一樣對待了他們,最後他打發自己的兒子到他們那 裏去,說:他們會敬重我的兒子。但園戶一看見是兒子,就彼此說:這是繼承人;來,我們殺掉他,我們就能得到他的產業。於是他們拿住他,把他推到園外殺了。那麼,當葡萄園的主人來時,他要怎樣處置那些園戶呢?」他們回答說:「要凶惡地消滅那些凶惡的人,把葡萄園另租給按時給他繳納出產的園戶。」耶穌對他們說:「『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的這句經文,你們沒有讀過嗎?為此,我對你們說: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而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司祭長和法利塞人聽了衪的這些比喻,覺出衪是指著他們說的,就想逮住衪;但害怕民眾,因為他們以耶穌為一位先知。

釋經小幫手

惡園戶的比喻可以說是舊約歷史的濃縮。天父不斷差遣他的僕人(先知),來向世人傳達悔改的信息.但是以色列人多半都是悖逆的,不肯聽從,所以苛待先知。當天主的獨生子親自降生成人來救贖世人,他們沒有順服,反而把祂釘在十字架上。這些司祭和長老,雖是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但是在天主的眼中,他們就像惡園戶一樣,是最需要悔改的一群人。他們貪得無厭,傲慢又熱愛權勢,以為把耶穌送上十字架,就沒有人搶他們的鋒頭、名聲和權勢。今天這「惡園戶」的比喻不也是對我們信仰生活的提醒嗎?天主在我的心中有何等的份量呢?我們是否是順服,努力活出聖言,意識到自己享有的一切都是天主賜給我們的,所以無論做什麽都要以天主的旨意爲先?還是我們像耶穌時代的經師一樣,爲了自己的利益想霸佔天主的葡萄園,也刻薄對待那些想改變我們的人。今天,耶穌警告司祭拜和長老,如果他們繼續以自我利益為中心,不聽勸告也不及時悔改,他們便會失去天主的恩寵—和平、喜樂、天主的肯定和關照等等。今天,讓我們也承認,即便我們已蒙主揀選,但還都是罪人,內心有時會充滿貪吝、毒辣、詭詐﹑嫉妒、毀謗、驕傲等邪惡。天主期待我們離開罪性,並會給我們不少機會悔改。今天就讓我們選擇走在天主面前,過正直的生活,把我們生命的一切潛力和果實,當作奉獻交還給祂,任祂使用。

品嚐聖言

「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

活出聖言

你在哪一方面喜歡控制,不允許他人挑戰或糾正,有意識的練習放手和交托。

全心祈禱

求主賜給我學習行善,尋求正義的恩寵,好能交出美善的果實,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