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四) 聽天主領救恩

聖芳佳修女 路加福音十六19-31

聆聽聖言

那時,耶穌對法利塞人說:「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舐他的瘡痍。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裏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裏,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釋經小幫手

今天福音的最後「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這句話道出了一個人要是心硬,連救恩來到面前他都會無法信服而拒絕。是什麼讓一個人如此心硬呢?多時不是一時半刻塑造出來的,而是從習慣聽自己的聲音,逐漸發展到只聽得見自己的聲音。這些聲音是自己熟悉的,讓自己感覺到安全,或者鞏固了自己認可的價值、利益,又或者讓自己感覺到是有力量、有價值的。不是這些聲音不對、不好,而是如果只聽得見自己的聲音,只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圈裡,便會活得越來越封閉、狹隘,越來越聽不見天主的聲音,遠離天主所要賜予的開闊、自由的生命,遠離天主的平安和喜樂。這人也會逐漸看不見他人,甚至排斥拒絕他人,而失去了愛人的能力,同時也失去了救恩。故事中的富家人不是沒有愛的能力。他愛他的五個兄弟,因此要求打發拉匝祿到他家去警告他們。但是他的愛是狹隘的,只愛他的家人,卻看不到近在眼前的其他人的痛苦。這樣的愛對天主來說是不夠的。「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 稅吏不是也這樣做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做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做嗎?」(瑪五46-47) 試著走出自我、聆聽天主的聲音是領受救恩的開端,這個新習慣的建立需要時時操練,試著在習慣聽自己熟悉的聲音時,也問問天主「祢的看法是甚麼呢?祢願意我怎麼做呢?」聖神一定會扶助你。

品嚐聖言

「如果他們不聽……,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活出聖言

省察自己習慣聽到的聲音是哪些呢?說給天主聽,並問問祂的看法。

全心祈禱

主聖神,求祢打開我的耳聆聽主的聲音,打開我的心門領受救恩。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3.08 (三) 聽得懂嗎

天賜.聖若望會士 瑪竇福音廿17-28

聆聽聖言

耶穌上耶路撒冷去,暗暗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在路上對他們說:「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於司祭和經師,他們要定祂的死罪;並且要把祂交給外邦人戲弄、鞭打、釘死;但第三天,祂要復活。」那時,載伯德兒子的母親,同自己的兒子前來,叩拜耶穌,請求衪一件事。耶穌對她說:「妳要什麼?」她回答說:「祢叫我的這兩個兒子,在祢王國內,一個坐在祢的右邊,一個坐在祢的左邊。」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對他們說:「我的爵你們固然要飲,但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那十個聽了,就惱怒他們兩兄弟。耶穌叫過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首長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在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

釋經小幫手

有效的溝通是從聆聽開始,卡內基訓練〈Dale Carnegie Training〉講師黑立言曾說:「懂不懂得聆聽,聽的能力好不好,會影響到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就如今天的福音,耶穌告訴門徒自己即將面對的命運:被交於司祭和經師、被定死罪被戲弄、鞭打、釘死,但第三天卻要復活。祂跟門徒透露自己的擔憂,但門徒有聽沒有懂。他們不但沒有同理祂,載伯德的兒子兩人還在耶穌最需要他們支持的時候,想從耶穌那裡得到一些好處。同樣的,其它十位門徒在乎的也是自己的利益將被威脅。門徒們都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聆聽自己的欲望和需要,卻聽不到耶穌的需要。在那時候,他們雖然和耶穌很靠近,但卻和耶穌的狀況很疏遠。這個場景也在我們生活中出現,比如説:家中有長輩生病,家族卻開始爭吵,擔憂病人以外的事物,如:誰照顧、經費負擔、家產等。他們雖然對彼此説了很多話,卻沒有聆聽到彼此,也沒有聆聽到長輩。這樣讓家人間的關係越來越僵、越來越疏遠。福音中,雖然門徒們不懂得聆聽祂,耶穌卻有耐心的不放棄溝通,並傾聽門徒們的心聲。耶穌有能力走出自己去聆聽門徒,理解他們但又邀請他們跨越自己。今天,耶穌也邀請我們有意識的學習聆聽,讓聆聽鍛煉我們走出自我的小世界,也讓聆聽成爲我們服事他人的工具,把關心和安慰帶給他人。

品嚐聖言

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

活出聖言

報名參加一些教導聆聽和溝通的課程,讓自己在聆聽和溝通方面能更進步。

全心祈禱

主,多時我只顧自己而聽不到他人。請教導我學習聆聽他人的需要。阿們。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3.07 (二) 謙虛的領袖

聖蓓蓓及聖芬莉殉道 瑪竇福音廿三1-12

聆聽聖言

那時,耶穌對民眾和衪的門徒講論說:「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
他們把沉重而難以負荷的擔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卻不肯用一個指頭動一下。
他們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叫人看;為此,他們把經匣放寬,衣繸加長;他們又喜愛筳席上的首位,會堂中的上座,喜愛人在街市上向他們致敬,稱他們為『辣彼』。
至於你們,卻不要被稱為『辣彼』,因為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因為你們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你們也不要被稱為導師,因為你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默西亞。
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凡高舉自己的,必被眨抑;凡眨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釋經小幫手

「經師和法利塞人坐在梅瑟的講座上:凡他們對你們所說的,你們要行要守;但不要照他們的行為去做,因為他們只說不做。」經師和法利塞人有豐富博學的法律素養,但很可惜的,他們沒有用這些學問來鼓勵和安慰人們,還自命不凡,被權威冲昏頭,喜歡被抬舉、被奉承,喜歡使喚他人卻不親手完成苦差事。對耶穌來説,他們的言行不一致讓他們成爲不合格的榜樣,因此勸告人們不要學習他們。其實,今天的領袖也可以把耶穌的話聽進去。比起有卓越能力,高超的效率,頂級的聰慧,一個好的領袖還需要有愛,懂得溫柔服務他人,也能説到做到。這樣的領袖才能讓人心服口服。今天,試著檢討,你在生活中哪一層面有領導的責任?也許你是一家之主,或孩子們的父母親?或你在職場上是主管、老闆、顧問?或你是老師或神職人員,負責塑造學生和信友的價值觀?或你是具有影響力的明星或政治家?你如何用你作爲領導者的角色,影響人家變得更好呢?今天,耶穌給我們一個基本的態度:「你們中那最大的,該作你們的僕役。凡高舉自己的,必被眨抑。」耶穌邀請我們要養成謙卑的態度,因爲謙卑能夠讓我們脚踏實地,不自以爲是,反而能夠和他人一起成長,彼此學習,不因驕傲和不理解踐踏他人。

品嚐聖言

因為你們的師傅只有一位,你們眾人都是兄弟。

活出聖言

與其抱怨他人或環境,不如動手做出改變,爲別人設下好榜樣。

全心祈禱

主,請你幫助我當一個謙虛和守承諾的好領導,就像你是我們的好領導一樣。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03.06 (一) 慈悲養成記

路加福音六36-38

聆聽聖言

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是慈悲的一樣。
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
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釋經小幫手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是慈悲的一樣。」你是否曾體驗過天父或他人對你的慈悲?你能回憶在被他人慈悲對待的那一刻,你有什麽感覺嗎?這經驗如何改變了你呢?當我們花時間去回顧這些恩寵的時刻,它會改變我們用來看待世界的眼光,讓我們也能以慈悲的心態面對世界以及他人。相反的,那些不曾體驗過慈悲,反而是長期被刻薄對待、被有條件的評價和判斷的人,是很難快樂,也很難去對他人寬容和慈悲。如果今天你發現自己心裡對某人充滿判斷或仇恨,無法原諒他人對你的冒犯,或者你身邊有哪一個人對人特別刻薄,很難相處,就讓耶穌慈悲的眼神停留在你們身上吧!耶穌不判斷我們,因爲祂知道除非我們能夠體驗到天父的慈悲,我們很難真正地對自己和他人慈悲。但是耶穌會不斷邀請我們放下我們的刻薄和仇恨,因爲它會不斷將我們的幸福綁架。我們如何做到慈悲如父呢?就是要多花時間和天父相處。今天耶穌邀請我們每天有意識的找一個空間、花一些時間祈禱,而且生活節奏越忙碌越需要這麽做。耶穌之所以能慈悲也是因爲祂會定時祈禱。在面對別人不公平的對待時,耶穌不停留在人性的軟弱,而是選擇一次次地回到天父慈悲的懷抱裡。今天,聖言和大自然都能讓我們跨出自己狹隘的思維,去讓天主對我們説話,用祂的愛醫治我們的創傷——那讓我們無法去對他人慈悲的根源。

品嚐聖言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是慈悲的一樣。

活出聖言

當你對他人不耐煩時,爲了耶穌,選擇收回你的判斷,友善的和他相處。

全心祈禱

慈愛的天父,請幫助我願意慷慨地花時間和祢獨處,體驗祢的慈悲。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3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