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間

3月18日(三)聖師啟祿主教   若望福音五17-30 耶穌遂向他們說:「我父到現在一直工作,我也應該工作。」 為此猶太人越發想要殺害他,因為他不但犯了安息日,而且又稱天主是自己的父,使自己與天主平等。 耶穌於是回答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子不能由自己作什麼,他看見父作什麼,才能作什麼;凡父所作的,子也照樣作,因為父愛子,凡自己所作的都指示給他;並且還要把這些更大的工程指示給他,為叫你們驚奇。就如父喚起死者,使他們復生,照樣子也使他所願意的人復生。父不審判任何人,但他把審判的全權交給了子,為叫眾人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派遣他來的父。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聽我的話,相信派遣我來者的,便有永生,不受審判,而已出死入生。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時候要到,且現在就是,死者要聽見天主子的聲音,凡聽從的,就必生存。就如父是生命之源,照樣他也使子成為生命之源;並且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因為他是人子。你們不要驚奇這事,因為時候要到,那時,凡在墳墓裏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而出來: 行過善的,復活進入生命;作過惡的,復活而受審判。我由我自己什麼也不能作;父怎樣告訴我,我就怎樣審判,所以我的審判是正義的,因為我不尋求我的旨意,而只尋求那派遣我來者的旨意。」 釋經小幫手 有其父就有其子,這就是主耶穌今天的重點︰父和子的親密關係︰「我父到現在一直工作,我也應該工作」、「凡父所作的,子也照樣作」。在另外一處,耶穌還說︰「我與父原是一體。」(若十30)。就像福音中的猶太人一樣,我們很難了解這麼親密的關係;有兩個人的互動就有權力的問題︰就是說誰比較大。猶太人氣耶穌就是因為祂說自己和父同等。在我們的關係裡,也會因為權力不平衡而吵架例如︰誰來決定吃什麼、誰決定孩子的教育方式等。越是關係親切,越是會彼此不尊重;強勢的會說了就算了,比較弱的只好默默接受,直到有一天,他/她也爆發。處在原罪狀態的人就是這樣,無法真正地尊重彼此,且持續保持權力的平衡。主耶穌和天父的關係就是一個完美的「一」,不是誰聽誰的,而是彼此聽從。耶穌宣佈說︰「子不能由自己作什麼,他看見父作什麼,才能作什麼」,這表示耶穌對天父的極大信任和依賴。天父也對聖子表達出同樣的愛︰「父愛子,凡自己所作的都指示給他;並且還要把這些更大的工程指示給他…」,也讓耶穌分享祂同樣的權力。這樣彼此給與、彼此尊重的關係,就是主耶穌希望人人都擁有,所以在若望福音,耶穌只吩咐門徒們︰「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 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是新的命令,因為這樣的愛不是人自以為的客套尊重,而是默觀父和子之間的互動,從中學習愛別人︰互相依賴和信任、互相利他,互相學習。 種下種子 你很在乎別人一定要聽你的話嗎? 全心祈禱 主,我不想再自我保護而想投入彼此給與和接納的關係。 ©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聽祂的

3月17日(二)聖博第主教   若望福音五1-16 這些事後, 正是猶太人的慶節,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水池,希伯來語叫作貝特匝達,周圍有五個走廊。 在這些走廊內,躺著許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痳痺的,都在等候水動, 因為有天使按時下到水池中,攪動池水;水動後,第一個下去的,無論他患什麼病,必會痊癒。 在那裏有一個人,患病已三十八年。 耶穌看見這人躺在那裏,知道他已病了多時, 就向他說:「你願意痊癒嗎?」 那人回答說:「主,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時候,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 耶穌向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 那人便立刻痊癒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來;那一天正是安息日。 於是猶太人對那痊癒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不許你拿床。」 他回答他們說:「叫我痊癒了的那一位給我說: 拿起你的床,行走罷!」 他們就問他:「給你說拿起床來,而行走的那人是誰?」 那痊癒的人卻不知道他是誰,因為那地方人多,耶穌已躲開了。事後耶穌在聖殿裏遇見了,他便向他說:「看,你已痊癒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 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 使他痊癒的就是耶穌。 為此猶太人便開始迫害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做這樣的事。 釋經小幫手  在今日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話要說,你要聽誰的呢?一般人會聽最多人說什麼,或聽掌權者,或聽專家的話。在今日的福音中,那患病的人一直都在聽大多數的人怎麼說;別人躺在那據說有神奇治病能力的水池旁,他也躺在那裡,而且躺了三十八年。或許照大多數人怎麼做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技巧,因為沒有人會說你錯,大家都會接受你的做法。被治好以後,那人又遇到了有權勢的猶太人,也開始跟他們對話,最後還給猶太人找出答案來︰「使他痊癒的就是耶穌」。顯然的,他開始聽猶太人的話,掌權者的話。現在讓我們看看主耶穌對那病患說了什麼︰一、「你願意痊癒嗎?」二、「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三、「看,你已痊癒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首先,是要試探那人的意願(一)。其次,耶穌要試探他是否會聽祂的話,因為人人都知道,在安息日拿起床來行走是被禁止的。那人顯然願意嘗試聽耶穌的話,讓他跟其他還躺在池邊的人不同(三)。然而,這勇氣一遇到了有權威的人變消失了,最後那人變成聽了猶太人的話,最後還是聽大多數人怎麼做他也怎麼做。在若望福音中,「罪」就是不聽耶穌的話(參若十六9),所以耶穌最後說的話(三)就是用很嚴厲的方式警告那人要聽耶穌的。但是,那人比較願意相信當權者,選擇去投靠他們,而最後雖然身體被治癒了,他整個人卻陷入在罪惡之中,就是因為他沒有勇氣。 種下種子 你聽誰的話呢? 全心祈禱 主耶穌,我雖然膽小,但我願意聽且活出祢的話。阿們。 ©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