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

3月20日(五)   若望福音七1-2,10,25-30 這些事以後,耶穌周遊於加里肋亞,而不願周遊於猶太,因為猶太人要圖謀殺害他。 那時,猶太人的慶節,帳棚節近了,… 但他的弟兄們上去過節以後,他也去了,但不是明顯的,而是暗中去的。… 於是,有幾個耶路撒冷人說:「這不是人們所要圖謀殺害的人嗎? 看,他放膽地講論,而沒有人對他說什麼,難道首長們也確認這人就是默西亞嗎? 可是我們知道這人是那裡的;然而,當默西亞來時,卻沒有人知道他是那裏的。」 於是耶穌在聖殿施教時,大聲喊說:「你們認識我,也知道我是那裏的;但我不是由我自己而來,而是那真實者派遣我來的,你們卻不認識他;我認識他,因為我是出於他,是他派遣了我。」 他們想捉住他,但沒有人向他下手,因為他的時辰還沒有到。 釋經小幫手 我們為什麼要過節呢?或許經由節日,我們可以學習感謝、回憶等等;它能呼喚出自己的身分和價值,也會教導人反思自己未來的路要怎麼走。若望福音作者的其中一個寫作技巧就是利用猶太人的節日來啟示主耶穌是誰。今日的福音已經進入到第七章,而主耶穌越是顯示出自己是誰,大數人越是對祂起反感,連祂自己的親人也如此,還有人講到要把耶穌殺害。然而,耶穌還是很堅持自己的使命,因為祂知道自己是誰。猶太人在帳棚節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要提醒猶太人,他們是誰。在過節時,他們會紛紛用樹葉、枝條等支搭帳棚,且在當中吃飯和款待親友,都是為了紀念成為天主子民的大事件,想起天主如何領他們出離埃及,回憶流浪在荒野中,住在帳棚的生活。(肋23:42-43)而且因為帳棚的上蓋不能完全用圍板搭蓋,而是要用枝葉遮蓋,讓人可以看到星空,這更是要讓人飲水思源。其實,我們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像帳棚一樣,是暫時的安全港,而唯一永久不變的避難所就是在天主裡。在福音中,耶穌就是強調祂是從天父而來,是被父所派遣;這才是祂真正的身分和生活的意義。無論是困難或是喜事,無論是豪宅或是服務的責任,這些都會過去。沒有天主的人就會緊抓著它,希望使用它付給自己身分和價值;有天主的人會看淡這些,反而會知道怎麼善用它,為了回報天父,為了建立天主的國。他不害怕有或沒有,因為他早已在天主內找到圓滿。 種下種子 你知道自己是從裡來?你知道你在這世界的原因嗎? 全心祈禱 主耶穌,祢的心既穩定又單純。請教我效法祢。阿們。 ©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