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一)聖週星期一 若望福音十二1-11 逾越節前六天,耶穌來到伯達尼, 就是耶穌從死者中喚起拉匝祿的地方。 有人在那裡為他擺設了晚宴,瑪爾大伺候,而拉匝祿也是和耶穌一起坐席的一位。 那時,瑪利亞拿了一斤極珍貴的純「拿爾多」香液,敷抹了耶穌的腳,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屋裏便充滿了香液的氣味。 那要負賣耶穌的依斯加略猶達斯──即他的一個門徒──便說: 「為什麼不把這香液去賣三百塊「德納」,施捨給窮人呢?」 他說這話,並不是因為他關心窮人,只因為他是個賊,掌管錢囊,常偷取其中所存放的。 耶穌就說:「由她罷!這原是她為我安葬之日而保存的。 你們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至於我,你們卻不常有。」 有許多猶太人聽說耶穌在那裏,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也是為看他從死者中所喚起的拉匝祿。 為此,司祭長議決連拉匝祿也要殺掉,因為有許多猶太人為了拉匝祿的緣故,離開他們,而信從了耶穌。 釋經小幫手 我們要怎麼樣跟隨耶穌走聖週呢?今天的福音給我們建議,就是要做耶穌真正的朋友。在福音中,有三個人把重點都放在耶穌身上,分別是拉匝祿,他與耶穌坐在一起吃飯聊天;瑪爾大忙著伺候耶穌;最後還有瑪利亞,她用珍貴的香液敷抹了耶穌的腳。相反的,大家都認為是耶穌的朋友,常和主在一起的猶達斯卻不是耶穌的朋友,也不是真門徒。他覺得香液用在耶穌身上很浪費;他是錢的朋友,而非耶穌的朋友。拉匝祿、瑪爾大和瑪利亞注重的是在他們面前的那一位,猶達斯卻關心的是在幻想中的窮人。有時候,我們在教堂或修會服務,也會有猶達斯的毛病,就是要愛、要服務遠方的人、看不見的人、我們想傳福音的對象等,卻忽略了在面前的那一位,或許是家人或許是同事。我們因為忙著策劃節目和活動而不想跟親友坐在一塊吃飯,不想服侍他們,也不想像瑪利亞那樣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那一人身上。為了效率,為了達到某種成績,我們輕視了同理和憐憫,聆聽和分享;我們的心太急躁,停不下來。在這聖週,讓我們學習放下一切阻礙我們的事物,使我們看不到耶穌在鄰人身上的障礙,學習像拉匝祿、瑪爾大和瑪利亞一樣,做有人性的門徒,陪伴人的門徒,願意為主耶穌浪費自己時間和資源的門徒。耶穌在哪裡呢?或許就在你的女兒身上、你的丈夫身上;不用找了,耶穌就在你的面前。 種下種子 今天是否可以花一些有品質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 全心祈禱 主耶穌,祢需要的就是陪伴。我願意做祢的真朋友。阿們。 ©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Daily Archives: 2015 年 03 月 29 日
真面貌
3月29日(日)聖枝主日(聖週開始) 馬爾谷福音十一1-10 當他們將近耶路撒冷,到了貝特法革和伯達尼,在橄欖山那裏時,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的村莊裏去,一進村莊,立時會看見一匹拴著的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把牠解開牽來。 若有人對你們說:你們做什麼﹖你們就說:主要用牠,但是會立刻把牠牽回這裏來。」 他們去了,便見一匹驢駒,拴在門外街道上,就把牠解開。 在那裏站著的人,有人對他們說:「你們解開驢駒作什麼﹖」 門徒就按照耶穌所吩咐的對他們說了; 那些人遂容許了他們。 他們把驢駒牽到耶穌跟前,把自己的外衣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了上去。有許多人把自己的外衣,另有些人把從田間砍來的綠樹枝,舖在路上,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賀三納! 因上主之名而來的,應受讚頌! 那要來的我們祖先達味之國,應受讚頌! 賀三納於至高之天!」 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到聖殿裏,周圍察看了一切,時辰已晚, 遂同十二門徒出來,往伯達尼去了。 釋經小幫手 今天,世界上的基督徒都會手持聖枝遊行,高唱「奉上主之名而來的,應受讚美」的經句,為了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城的情景。當時,歡呼耶穌的這些群眾真的相信耶穌就是被預言的默西亞,是會打翻羅馬政府的勇士,是會帶來幸福的大將。那一週末結束前,這位被榮譽的耶穌不是在舞台上被舉揚,而是在十字架上被釘死。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群眾所盼望的和耶穌所帶來的相差那麼多?今天,我們就是這些歡呼耶穌的群眾,今天我們心中也懷著盼望迎接耶穌,但這些期待與耶穌心中的想法能互相呼應嗎?還是我們也如同兩千多年前的群眾一樣,星期天榮耀耶穌,而在週五卻一心要處死祂?前任教宗本篤十六說︰「群眾擁有他們認為是默西亞的刻版影像…聆聽過耶穌的門徒們也一樣有他們的想法…他們大部份的人最後對耶穌失望,因為祂把自己呈獻為默西亞和以色列王的方式,與人們的想法完全相反。這就是今日的訊息。納匝肋人耶穌對我們是誰呢?我們對默西亞,對天主又有什麼樣的刻版影像呢?我們不能忽略這問題,因為在這一週-聖週-我們就是要跟隨一位選擇十字架為王座的君王…一位承諾天上而並非世上的幸福的君王。所以我們要自問︰我們真正的期待是什麼呢?」 種下種子 我對主耶穌,對天主有何期待呢? 全心祈禱 主耶穌,請來打破我所有對祢的刻版影像,讓我在聖週裡重從看到祢的真面貌。主,我要與祢同行。阿們。 ©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