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僕人

5月27日(三)聖桑寶(伯鐸)主教及聖劉方濟司鐸殉道  馬爾谷福音十32-45 那時,他們在路上,要上耶路撒冷去,耶穌在門徒前頭走,他們都驚奇,跟隨的人也都害怕。耶穌又把那十二人帶到一邊,開始告訴他們那將要臨到他身上的事: 「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於司祭長和經師;他們要定他的死罪,要把他交給外邦人; 這些人要戲弄他,唾污他,鞭打他,殺害他;但三天以後,他必要復活。」 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走到耶穌跟前,對他說:「師傅! 我們願你允許我們的要求!」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願意我給你們做什麼﹖」 他們回答說:「賜我們在你的光榮中,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你們所求的是什麼;你們能飲我的爵嗎﹖或者,你們能受我受的洗嗎﹖」 他們對他說:「我們能。」耶穌就對他們說:「我飲的爵,你們必要飲;我受的洗,你們必要受; 但坐在我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給誰預備了,就給誰。」 那十個聽了,就開始惱怒雅各伯和若望。耶穌叫門徒過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在外邦人中,有尊為首領的,主宰他們,有大臣管轄他們;但你們中間,卻不可這樣: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 釋經小幫手 我們都喜歡感覺自己很堅強。有些人用正面的方式去取得力量,例如︰祈禱、運動、服務等。有些人則會用消極的方式證明自己很強,例如︰用霸道的言行恐嚇他人、欺負他們,用大吼大叫來說話、有些人相反地會用冷酷的表情和邏輯看待一些。這些都是為了證明自己行,自己掌控現況,自己是強悍的。人人需要感覺到自己是powerful,自己是有能力的。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這與較高層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有密切的關係。為了爭取比較底層的需求,例如生理的需求,人需要搶先爭取。但若是要滿足較高層的需求,人反而要學習放手,在卑微中被提升。今天,主耶穌並非否定門徒們在這方面的需求,反而指出最好的方法為了實現自我,就是︰「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惟有這樣的「忘我」,才能得到自己的尊重,才能自我實現;人若是要完全地實現自己就是要超越自己。做僕人並不是可憐的,也並不是卑賤的,而是自由人的偉大選擇。若你心中的愛能一點一滴地取代對權威的野心和對自我的執著,那你就有條件成為耶穌所喜歡的僕人,你就是有珍寶可貢獻的人。印度憲法之父安貝德卡爾說︰「偉人和名人的差別就是在此,前者願意彎腰做他人的僕人。」主耶穌要我們做真正有貢獻的人,願意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 種下種子 今天,耶穌希望你怎麼做祂喜歡的僕人呢? 全心祈禱 主耶穌,請讓祢無私的愛取代我心中的害怕和執著。我願意跟祢一樣,貢獻我的所有,做祢喜歡的僕人。阿們。 ©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

百分百

5月26日(二)聖斐理.乃立司鐸   馬爾谷福音十28-31 伯多祿開口對他說:「看,我們捨棄了一切,而跟隨了你。」 耶穌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了我,為了福音,而捨棄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母親、或父親、或兒女、或田地, 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的房屋、兄弟、姊妹、母親、兒女、田地──連迫害也在內,並在來世獲得永生的。 但有許多在先的,要成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 釋經小幫手 只有主耶穌能給我們百分百的賞報。我們常希望別人能給我百分百的回饋︰能體諒我、能感謝我、能了解我等等。這些念頭只不過會讓人更難過,更讓人無法理解眼前的那個人,因為你對他保有的期望全泡湯了。其實,只有主耶穌能給我們百分百的體諒,只有祂會百分百知道人的苦處和辛勞,只有祂會百分百地了解我,且給我真正所需要的。我們也不該期望自己能百分百去體諒別人、寬恕別人;只有主耶穌能這樣做。原因是,我跟對方是不同的個體︰我是我,他是他;我們是有限的人,我們被不同的成長過程因素影響,我不是神,我不可能完全體諒別人。然而,我可以做的是,給對方餘地去犯錯。渡邊和子修女曾寫道︰「百分之百全信賴是不行的,你就相信他98%吧。要留下最後的2%,以備在對方做錯時來原諒他。」我們只能百分百地信賴主耶穌,因為祂沒有犯錯的可能。在福音中,耶穌就是要我們充滿信心地為祂付出一切,因為祂會百分百回饋我們,物質上的需要,祂全都會照顧,而且我們所擔當不起的永生,祂也會給。請注意,永生並非我們所能賺得了的,而是耶穌給的額外大獎。所以,當別人讓你失望,讓你看不出為何要為這個家、團體、修會努力付出的原因,記得,我們要信賴的是主耶穌,期望的是祂的賞報,而且真的能滿足我們的只有他。對於身邊的人,他們就是我們學習愛,學習托付的課程。 種下種子 你能同時信賴一個人,也同時給他餘地去犯錯嗎? 全心祈禱 主耶穌,因為信賴祢,我也會學習接納他人和自己。阿們。 © 2015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