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六) 悔改並結果

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 路加福音十三1-9 聆聽聖言 那時候,來了幾個人把有關加里肋亞人的事,即比拉多把他們的血,與他們的祭品攙和在一起的事,報告給耶穌。 祂回答說:「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所有的加里肋亞人更有罪,才遭此禍害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 或如史羅亞塔倒下,而壓死的那十八個人,你們以為他們比耶路撒冷的其他一切居民罪債更大嗎?不是的。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 祂講了這個比喻說:「有一個人曾將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自己的葡萄園內。他來在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便對園丁說:『你看,我三年來在這棵無花果樹上找果子,但沒有找到,你砍掉它罷,為什麼讓它荒廢土地?』園丁回答說:『主人,再容它這一年罷!待我在它周圍掘土,加上糞;將來如果結果子就算了;不然的話,你就把它砍了。』」 釋經小幫手 許多猶太人相信犯罪違背天主會招來天主的懲罰,而且罪愈大,懲罰也愈慘。所以當他們面對加里肋亞人遭受比拉多屠殺的事件時,他們腦子裡可能在暗想加里肋亞人到底犯了什麼大罪,不然為何死得怎麼慘?這樣的想法豈不是和我們華人的傳統想法很像?然而耶穌卻對他們說:「你們以為這些加里肋亞人,比其他所有的加里肋亞人更有罪,才遭此禍害嗎?不是的。」在這裡,耶穌要引導大家從太簡化的因果報應的想法中走出來。比如說,天災難料,不代表不幸遇害者比僥倖免害的人有罪;或腐敗政府欺壓百姓(經文中比拉多是當時的政府)不代表最不幸的百姓的罪過比有權勢的掌權者深。總之,耶穌想告訴我們,與其去分析別人的罪過和報應,不如反省自己需要悔改的地方—「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也許我們最大的罪不是做了傷天害理的事,而是沒有好好利用天主賜給的生命和信仰來結出可以造福世界和人類的果實。天主給我們生命,也細心栽培我們,耶穌要我們不要自私自利只顧為自己保留生命,像一棵枝葉茂盛的樹卻不結果。相反的,祂希望我們可以把生命奉獻出來,結出這世代非常缺乏的果實—如感恩、相信、希望、付出……等。你願意每天反省自己,並在生活中結出常存的果實嗎? 品嚐聖言 默想耶穌來到你的生命樹旁,想找果實。祂能找到哪些果實呢? 活出聖言 當我們在判斷別人的罪時,意識到耶穌要我們結的是寬容節制的果實。 全心祈禱 主,我雖免不了犯罪,但讓我不要放棄悔改,在生命中努力結好果實。 歡迎收聽語音檔,讓愛的聖言傳遍世界各地! ©2022 台灣主言會版權所有。歡迎使用,但請表明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