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行動

每日福音反省 7月29日(一)聖曼德   若十一19-27 (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 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 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到生命。 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 可愛的諸位,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 從來沒有人瞻仰過天主;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存留在我們內,他的愛在我們內纔是圓滿的。 我們所以知道我們存留在他內,他存留在我們內,就是由於他賜給了我們的聖神。 至於我們,我們卻曾瞻仰過,並且作證:父打發了子來作世界的救主。誰若明認耶穌是天主子,天主就存在他內,他也存在天主內。我們認識了,且相信了天主對我們所懷的愛。天主是愛,那存留在愛內的,就存留在天主內,天主也存留在他內。 釋經小幫手 「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天主的愛超乎我們一般常人能理解的範圍;人類即使見識廣博,學識豐富,也無法用它去解釋愛。天主不會因我們不懂愛、不會愛、不敢愛、就不愛我們。然而,祂卻喜歡我們學習愛,所以說:「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當我們開始會為別人著想,或許就是聖神在教導我們去愛;當行為也展現出對他人的關心,例如︰將路邊的小障礙物移開避免他人跌倒;這就是一個愛的行為。大人時常覺得小孩子好可愛、好天真,除此之外,孩子們展現愛的態度值得成人學習。因為他們總是愛得單純、直接、純粹且有行動力。天主早就賦予我們愛與被愛的能力,只是隨著環境、觀念的影響等,使我們逐漸遺忘愛與被愛的能力,也使我們轉移目標,努力追求成功成名的能力。這時候,人便以不同的外在條件來衡量愛︰計較誰愛得多、誰該愛誰,而遺忘最重要的其實是行「愛」。真福德蕾莎修女曾說:「我們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注入多少愛。我們能做的不是大事,而是心懷大愛做小事。」在閱讀聖人們的生平事蹟時,便會發現聖人並非奇怪的神祕人物,而是在生活中展現愛德,也在每日中對人做出小小克苦和犧牲,而鍛鍊成大愛的凡人。因此,透過他們的見證,人人也可看見「天主是愛」。     種下種子      愛是行動,所以讓我們去愛,並且學習服務。 全心祈禱 親愛的天主,當我不會愛,無法愛請教我如何去愛。阿們。

新語言

每日福音反省 7月28日(日)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創十八20-32,哥二12-14 (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有一次,耶穌在一個地方祈禱,停止以後,衪的一個門徒對衪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徒一樣。」 耶穌給他們說: (1)「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 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 我們的日用糧,求你天天賜給我們,寬免我們的罪過,因為我們自己也寬免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 (2)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去他那裏,給他說:朋友,借給我三個餅罷!因為我的朋友行路到了我這裏,我沒有什麼可以款待他。 那人從裏面回答說:不要煩擾我了!門已經關上,我的孩子們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來給你。 我告訴你們:他縱然不為了他是朋友的緣故,而起來給他,也要因他恬不知恥地切求而起來,給他所需要的一切。 (3)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因為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 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反將蛇當魚給他呢或者求雞蛋,反將蝎子給他呢?你們縱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你們的兒女,何況在天之父,有不更將聖神賜與求他的人嗎?」 釋經小幫手 學過語言的人都知道,要學會一個新的語言不容易。講了三年後,還是會做一些很丟臉的錯誤,連當地的小孩都能修正你。偏向完美主義的人或怕丟臉的人或懶惰的人,永遠都學不會新語言。其實,祈禱也是像學新的語言一樣,即學天主的語言。若要講得流利,就要花時間,常常對天主說話,也學習聆聽祂。很多人在路途上放棄祈禱;有時候,是因為聽不到,有時是聽不懂祂。在學習祈禱的過程中,我們知道天主很有耐心地對待我;然而,我也要耐心的對祂。在福音中,當耶穌的門徒看到祂在祈禱時,那麼流利,也很開心,他也渴望學習這神聖的語言,便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耶穌便教導他們最美的祈禱文,即〈天主經〉,給他們介紹祈禱的對象-天主父。我們說話都要有對象,不然會自言自語;祈禱也一樣,而我們面對的是愛我們的天父,萬有的根源和終結。接著,耶穌也用了比喻(2),告訴想祈禱的人,要恆心地祈禱。即使對方似乎不理不睬,也提出了許多藉口,但還是要恆心制止。這並不代表,比喻中在拖延的那人是天主;但耶穌希望我們看到,若連如此自私,又怕麻煩的人,終於因著朋友在門前不停地祈求,而起來回應了,何況是不怕麻煩、愛我們的善良天父。因此,我們該求,如同孩子求父母親一樣,相信天父會會在最好的時候,用適當的方法回應我們。 種下種子 今天,請花一些時間祈禱,學習這新的語言。 全心祈禱 主耶穌,請教我祈禱,如同祢向天父祈禱。阿們。

一起長

每日福音反省 7月27日(六)出廿四3-8 ( 請用平靜的心祈禱 , 不急, 不忙, 給天主一點點時間) 耶穌給他們另設了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自己田裏撒了好種子; 但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人來,在麥子中間撒上莠子,就走了。 苗長起來,抽出穗的時候,莠子也顯出來子。 家主的僕人,就前來對他說:主人! 你不是在你田地裏撒了好種子嗎?那麼從哪裏來了莠子? 家主對他們說:這是仇人做的。 僕人對他說:那麼,你願我們去把莠子收集起來嗎? 他卻說:不,免得你們收集莠子,連麥子也拔了出來。 讓兩樣一起長到收割的時候好了;在收割時,我要對收割的人說:你們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燒,把麥子卻收入我的倉庫裏。」 釋經小幫手 我們都知道自己有缺點,自己不完美,但是為什麼還要要求別人完美呢?一看到親人的缺點,人會立即火冒三丈,有人會開始不停地嘮嘮叨叨,有人會嘗試改變他等等。其實,只當我們有純樸的心,才能看到周遭已存有的完美。在比喻中,第一個發現田裡長出了莠子的僕人。但出人所預料的,主人雖然知道是被仇人陷害,卻沒有像僕人那麼緊張,也不願意讓僕人當下把莠子除掉。為什麼呢?莠子和麥子一起成長確實會危害麥子,爭奪肥水力強,造成麥子減產。對僕人來說,主人的做法似乎很不合理,但要注意的是︰耶穌在比喻中用的兩種植物︰好種子是siton(麥子),壞種子是zizania(莠子),就是很相似麥子的雜草。當時的聽眾都應該知道,這兩種類在發芽時,很難認清哪一個苗是麥子,哪一個是莠子,所以主人不允許僕人當下把莠子拔出,怕他們在極大極度的熱忱中,把麥子的苗也拔出來。但大約三個月後,到了花果期,就能很清楚地認出它們︰麥子因為長滿了麥粒,所以會往下垂,莠子則是直豎的。這時候,收割的人可以很清楚地分出什麼是經濟作物,什麼是要焚燒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主人在發現仇敵的做法時,並沒有立刻反應;他選擇觀察,選擇等待,直到時候成熟了再行動。同樣的,我們在看到種種的不完美時,可以也可以學習觀察、等待、祈禱,不要去直接處理那件事。在某些事情上,最快的反應可能會使事情糟糕。 種下種子 什麼人或事常讓你失去平衡?誠心為這人或事祈禱。 全心祈禱 主,祢對我那麼有耐心,等待我悔改,等著我的愛。阿們。